第168章 租房[第2頁/共4頁]
在上海,定一個月的報紙隻需3塊錢,而在香港買一份報紙就是2塊5;在上海,陶小霜和孫齊聖的兩口之家每月的炊事費大抵是120塊,已經比那些四口之家都多花了一倍,而兩人不久前在紅磡船埠的四周吃一頓簡樸的午餐就花了98塊港幣。從九龍到香港島的船費則是90塊港幣。
軌道的兩邊則是密密挨挨的樓房——那種裡層挑高,有騎樓和露台的新式樓房,這類樓房在香港叫做唐樓。
熙和街,是一條混亂而狹小的街道,並且還很陳腐——街道的中間有兩道平行的嵌在空中的鐵軌,看到它陶小霜就彷彿看到了通行其上的有軌電車。
“熙和街鴻運大廈。”陶小霜照著地點走到一棟和四周彆無二樣的唐樓前。這棟唐樓的底層也開著兩家店,一家賣涼茶,另一家則是個肉鋪,兩家的中間就是樓梯。
“找誰呀?”女人打量陶小霜和孫齊聖,感覺兩人很可疑,鴻運大廈的3樓才遭了賊,住戶們多多極少都加強了警戒。
洗完,兩人飛來早已籌辦好的毛巾擦乾了頭髮,然後穿上從巡夜人禮服挑撿出來的不顯眼的亞麻質地的衣褲。
“那我們頓時解纜。”陶小霜站起家,“這裡的旅店太貴了,我們找到許芳後,就到阿發說的‘小上海’租屋子去。”明天阿發奉告兩人,在東區,有三條相鄰的街道——渣華道、春秧街、馬寶道因為有很多上海人聚寓以是被本地人叫做‘小上海’。
陶小霜對勁的點點頭,“就是如許。”
……
“我找住6樓3室的許芳。”陶小霜拿著毛毛的一封信衝女人揚了揚。
“還配了電話機。”孫齊聖走到床頭,一旁的矮櫃上擱著一台電話機,一個厚厚的電話薄放在話機的中間,孫齊聖翻了翻,看地點,這島上的私家電話比公用電話還多。
誰曉得,這一到香港,才半天的工夫兩人就感受手裡的錢不敷用了。
愛麵子,特彆在大陸仔麵前更愛的許芳就給了兒子10塊錢,“快帶人上去。”
孫齊聖笑著點點頭,“老婆仔,內也好。”
孫齊聖立馬就表態,“帶領,你放心——我必然做好社會主義的交班人。”
一吃完飛來的晚餐,陶小霜就打了兩個嗬欠。
這女人說的是粵語,陶小霜冇聽懂,但曉得她的意義,就語速很慢的道:“我們是來找人的。”
陶小霜聽得一愣,孫齊聖卻伸手摟住她的肩,對著那青年道:“衰仔,你晚了10年了!”
陶小霜共同的挽住他的胳膊,笑著說:“老公,我們走。”在本地,伉儷對外稱呼時要麼直呼其名,要麼先容說這是我愛人。而這裡都直接稱呼老公老婆,陶小霜發明後就用上了。
然後兩人麵麵相覷的看著對方,忍不住都笑了。陶小霜邊笑邊道:“這粵語裡的‘仔’應當是年青的意義吧?靚則是標緻都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