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漢宋對兵 雞籠山潘楊結怨(二)[第1頁/共4頁]
太宗也捋著髯毛問:“甚麼大題目?”
太宗被誇得暈乎乎的:“那裡那裡!論做詩還是德芳賢侄……”
這呼延讚還真不是捧著海螺烏嘟嘟地吹,方纔戰了不到十個回合,潘龍、潘虎左戟右刀來了個前後夾攻,呼延讚則輕而易舉地躲過,手中槍挑入潘龍的戟口處奮力一卷,將潘龍拖翻上馬。潘虎則嚇得回馬便逃。
他和趙德芳私語兩句,正要寢兵,身後的偏將韓延徽卻殺了出來。
高懷德見狀大怒,欲待上前廝殺一番,太宗和八王飛馬趕到了。
“不敢!小人聞聽皇上要撻伐河東,特地等待在此。漢王劉繼元、漢相趙遂是我的殺父仇敵,我願借衣甲三千副,弓弩三千張,設備本部,充作先行,泄私憤於河東,建功勞於中華,豈不堪於落草為寇?”
實在,這主張提及來毫無代價!趙匡胤立國十六年,一定就真的忙到去五台山為太後還願也冇有工夫?諒來是冇有把它當回事罷了!但出於對母親的孝道,趙匡胤又不能不把它做為三件遺言提出來,而趙光義也不能不把它作為一個大題目來措置!
想到此,他彷彿真地站在了臨潢府遼上京的大殿上,阿誰契丹族天慶王耶律賢正在必恭必敬地向他獻上十六州的輿圖,同一大業完成,一番炳標千秋的豐功偉績在本身的手裡古蹟般地實現了……想著想著,太宗捋著三縷美髯,一首七言絕句衝口而出:
“呔!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今後地過,留下買路財。劈麵的將軍請轉告宋王,我乃太行山黑虎口盜窟的大寨主呼延讚是也!隻求宋王留下衣甲三千副,弓弩三千張,便放汝等車駕疇昔!”
潘仁美帶著幾分對勁,不緊不慢地表態:“太原一破,還能夠乘勢到五台山進香,為太後還願,為大宋禱告,豈不一舉兩得?”
對著漫天飛舞的大雪,舉起雙臂,放聲吟道:
他的話音未落,潘仁美的兩個兒子潘龍、潘虎已拍馬衝上陣前,一使鴨嘴方天戟,一使金背大砍刀,分兩個方向殺向呼延讚。
趙光義本來就愛好呼延讚,隻是為了察看呼延讚的武功纔沒有出麵製止這場惡戰,這會兒他親目睹到了呼延讚的工夫絕技,心中大喜。
潘仁美眸子子望著太宗,骨碌碌轉動了幾下,不涼不酸地歎道:“八千歲小小年紀,竟有如此的大誌,實在是難能寶貴!”
潘仁美對韓延徽倒是看得起的,曾多次鼓勵他失職安命,今後到疆場上再殺敵建功。方纔,他看到潘龍、潘虎哥兒倆雙雙敗陣,潘仁美又直對他使眼色,便拍馬衝出,意欲在宋皇和八大王麵前顯顯技藝……
這邊廂呼延讚也把宋太宗好一陣撫玩:見那太宗年紀在四旬開外,生的身材高大,儀表堂堂,龍眉鳳目,鼻直口方,頦下三縷髯毛飄飄,儘顯其儒君雅士民風;再看他頭戴一頂雙龍昇天黃金盔,身穿一領二龍戲珠斑斕袍,腰纏八寶玉帶,足登薄底快靴,跨下一匹騰雲駕霧赤龍駒,馬後一柄七椽禦用黃羅傘,端的皇家氣度,公然真龍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