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遷都之議[第2頁/共3頁]
年青君王的設法很好,但丞相乙巴素倒是持反對定見的。
三韓人會不會這時打過來且不說,萬一大將軍解無憂趁機反叛如何辦?
一年隻要四個月的春暖花開,遲早還得重視禦寒防冷;出門還甚麼好風景也木有,他這枚高句麗君王,在享用上乃至還不如中原的一名小吏!
他伊家屁股下的那張王座是如何來的,伊尹謨但是還記得的呢!
“因為我們高句麗在中原人眼中,那是不毛之地。正因為是苦寒的不毛之地,一旦漢軍來攻,就會行動維艱,我們打不過的時候,逃竄也能安閒一些不是?”
……
在大將軍解無憂發起掠取大漢帝國的國土時,乙巴素是持反對定見的。
“必定是會找我們算一算遼東這筆帳的!”
既然遲早會被中原的帝國算總賬,這時遷不遷都,又有甚麼乾係呢?
對於丞相乙巴素,君王伊尹謨是對勁的,但在遷都這個題目上,丞相倒是橫加阻擾,年青的君王表示不睬解。
高句麗,都城海內城,王宮中。
以是,高句麗朝中對於大將軍解無憂出兵遼東四郡,多數是支撐的,就連好幾年不如何過問政事的君王伊尹謨,也是支撐解無憂搶占遼東四郡的。
“這長白山腳下的雪景,本王實在是看厭了!”
人丁隻不過兩百餘萬,全民的成年男丁皆兵,也不過纔不到三十萬雄師。
……
而高句麗呢?
話說,高句麗現在的都城海內城,正處於鴨綠江中遊。
需求會商的是,君王伊尹謨想遷都,而丞相乙巴素卻不如何同意。
這裡是一個天然的大盆地。
相較於歡歌載舞的高句麗君臣,丞相乙巴素這時卻沉默了。
君臣二人對視一眼,眼中儘是驚懼。
真如果與大漢帝國剛正麵,他們高句麗隻怕分分鐘就是灰飛煙滅的命!
伊尹謨點頭,表示打不過。
公然,大將軍解無憂不負眾望。
須知,此時的高句麗境內,除了海內城另有幾千王宮衛隊,就再無彆的兵馬了。
聞言,丞相乙巴素扼首,大王的這類設法,隻怕高句麗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有。
“來由?”年青的君王冇好氣的詰責著丞相。
以是,君王伊尹謨想遷都於遼東郡襄平城。
這麼一說,伊尹謨就能瞭解了。“丞相公然高見。”
乙巴素解釋道:“大王,中原漢人有一句鄙諺,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高句麗,一年十二個月就有近八個月處於大雪紛飛,就算春季姍姍來遲,從長白山吹過來的東風,卻還是帶著他麼的一股涼意。
相對來講,遼東四郡固然也是苦寒之地,卻比他們高句麗好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高句麗君臣信賴,要不了幾天,大漢的遼東四郡將正式歸入他們高句麗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