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朱元璋轉聖 須菩提成佛[第4頁/共8頁]
須菩提尊者,名字翻譯為漢語的話,就是眾善之相。他是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鳩留的兒子,出身於婆羅門教的家庭。從小就聰慧非常,但是相稱的玩皮,看旁的甚麼人和事物都不紮眼。
明史讚曰,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誌,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今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廓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清除,禁宦豎不得乾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承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誌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裡充分。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1398年,朱元璋駕崩。帝天授智勇,同一方夏,緯武經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當其肇造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略,綽有成算。嘗與諸臣論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時喪亂,初起鄉土,本圖自全。及渡江以來,觀群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而張士誠、陳友諒尤其巨蠹。士誠恃富,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儉仆,與卿劃一心共濟。初與二寇相持,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之。朕以友諒誌驕,士誠器小,誌驕則好肇事,器小則無遠圓,故先攻友諒。鄱陽之役,士誠卒不能出姑蘇一步覺得之援。向使先攻士誠,浙西負固死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以是先山東、次河洛,止潼關之兵不遽取秦、隴者,蓋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思道皆百戰之餘,未肯遽下,急之則併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料,反旆而北。燕都既舉,然後西征。張、李望絕勢窮,不戰而克,然擴廓猶力抗不平。向令未下燕都,驟與角力,勝負未可知也。”帝之雄才大略,料敵製勝,率類此。故能戡定禍亂,以有天下。語雲“天道後起者勝”,豈偶爾哉。
不過呢,這個孫悟空的宿世還不是須菩提這麼簡樸的,實在更應當說是菩提和須菩提的歸併人物。菩提就是悟心,但這個菩提呢,老吳還將道心、儒心另有更儉樸的民氣都給揉合到了一起,那是叫個相稱的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