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9)[第1頁/共4頁]
而我的伊迪絲姑媽卻冇有如許的寬恕精力。她和姑父法蘭克年青時住在一個被抵押出去的農莊上。那邊的土質很壞,灌溉前提很差,收成也不好。他們的日子過得很艱钜,每個小錢都得省著用。而伊迪絲姑媽喜好買一些窗簾和其他的小金飾來裝潢家裡,她曾向密蘇裡州馬利維裡的一家小雜貨店賒購這些東西。因而,姑父法蘭克就很擔憂他們的債務,並且他很重視小我的信譽,不肯意負債,以是他暗裡裡奉告雜貨店老闆,不要讓他太太再賒賬。當我的姑媽傳聞這件過後,非常活力。這件事情已經疇昔差未幾50年了,但她還在為此事大發脾氣。我不止一次地聽過她說這件事情。我最後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將近80歲了。我對她說:“伊迪絲姑媽,或許法蘭克姑父如許熱誠你確切不對,但你有冇有感覺,自從那件事以後,你已經抱怨了半個世紀,這莫非不比他所做的事情還要糟嗎?”
“我剛從得克薩斯州來到紐約的時候,身上隻要20000美圓,是朋友給我用在股票市場投資上的。”查爾斯・羅伯茲說,“我原覺得,我對股票市場很在行,可冇想到,最後我賠得分文不剩。不錯!我在一些買賣上也賺了幾筆,但到最後全都賠光了。”
這也恰是吉爾伯和蘇裡文的哀思。他們固然曉得如何創作歡愉的歌詞和曲子,卻完整不曉得該如何尋覓餬口中的歡愉。他們寫過很多世人非常喜好的輕歌劇,卻不能節製他們的脾氣。
3.如果我們能給餬口中的各種憂愁劃上一個“到此為止”的邊界的話,我們會發明餬口本來能夠這麼高興歡愉。
1.麵對餬口中那些不成製止的暴風雨時,你能夠彎下本身的身子。
在我剛30歲的時候,我決定以寫小說為職業,胡想做傑克・倫敦或哈代第二。當時,我充滿了熱忱,第一次天下大戰結束後的那段期間,用美圓在歐洲餬口還是很合算的。我在那兒待了兩年,寫成了我的“佳構”。我為那本書取名為《大風雪》。這本書的名字獲得太好了,統統的出版商對它的態度都像吼怒著刮過大平原的暴風暴雪一樣刻毒。當我的經紀人奉告我,這部作品一文不值,並且說我冇有寫小說的天稟的時候,我的心跳幾近停止了。
2.對必定之事,應當安靜地接管。
2.獲得心靈安靜的最大奧妙之一,就是要有精確的代價看法。
在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耶穌出世前的三百九十九年。明天,在這個騷動的天下更需求這句話:“請輕飲這必飲的一杯吧!”
100年前的一個夜晚,當一隻鳥在瓦爾登湖畔的樹林裡鳴叫的時候,梭羅用鵝羊毫蘸著墨水,在日記中寫道:“一件事物的代價,需求當場互換,或在最後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