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平安快樂的要訣(7)[第2頁/共6頁]
噢!不!叔本華說:“我們很少想到本身所具有的,而老是想著本身缺失的。這類偏向實在是世上最令人不幸的事之一。它帶來的災害隻怕比統統的戰役、疾病都要嚴峻。”
我敬愛的露絲,你能夠並不曉得,你學到的經驗和200年前英國作家約翰遜所發明的是完整一樣的。約翰遜曾說過:能看到每件事情的最好一麵,並養成一種風俗,這真是令媛不換的珍寶。
你想曉得如何把在廚房洗碗的瑣事情成令人鎮靜的經曆嗎?
但是,我們會感激本身所具有的統統嗎?
他又寫了一張紙條說:“那我還操甚麼心呢?”
這話聽起來很荒誕,很不實在際,很抱負化。但是,這是究竟,這是知識,同時,這也是讓你和我獲得歡愉的最好體例。
《期間》雜誌中有篇文章提到在南承平洋受傷的一名士官的故事。他的喉嚨被彈片擊中,接管了7次輸血。他給大夫寫了一張小便條,上麵的筆墨是:“我能活下去嗎?”
很多年以來,我都能過著豐富、活潑的餬口,現在我深深地感激躺在床上的那一年,那是我在亞利桑那州最有代價、最歡愉的一年。那一年中我養成了一種風俗,每天早上先盤點一下本身所具有的幸運,到現在我還因循這個風俗。這己成為我最貴重的財產。我得承認在驚駭滅亡之前,我並冇有真正活過。
一名居住在新澤西州的帕瑪先生給我講了上麵這則故事:
我驚駭極了,為甚麼這類事會產生在我的身上?我做了甚麼對不起彆人的事,而要受這類報應?
像她如許的人,天下上不知有多少。她們都因為彆人的忘恩負義、孤傲和被人忽視而得病。她們但願有人去愛她們,但我們這個天下上獨一能夠獲得愛的體例,就是不再去祈求,而是當即開端支出,並且不但願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