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機會[第2頁/共4頁]
“柳管事,你也莫要激將我,我不想去不是驚駭本身冇有阿誰本領,而是感覺此事有些不成思議。想我一介百姓,跟李左相不過是一麵之緣,那首銅鏡詩也不過是平常之作;若說李左相是以便聘請我去插手這場嘉會,打死我也不信。我是個實際的人,從不信天上掉下金元寶的事。”
大唐科舉清楚經、進士、明法、明算等十餘科,但被士人看重的便隻是進士明經兩科罷了。此中進士科最難,落第以後也最為人所承認,以是要想鯉魚登龍門,進士科落第纔是霸道。
柳管事蹙眉道:“這有何思疑?李左相向來惜才愛才,多少青年才俊都是經左相之手保舉給朝廷入仕為官的,你那首銅鏡詩雖非絕頂之作,但李左相和我等都以為,此詩很成心味,雋永回思,餘韻很久,絕對可稱為佳作。故而給人印象深切,不然你覺得李左相為何花兩貫穿寶買你那銅鏡麼?還不是因為惜才愛才,讓你不要荒廢才情麼?”
每一次科舉,能中進士科的不過一二十人,正所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真正落第的鳳毛麟角。之以是難,難就難在進士科需求考詩賦。特彆是在開元以後,詩賦程度幾近成為進士科取士的最大標準,而這一項又恰好最磨練真本領。帖經墨義之類的考覈,或許隻需求死記硬背便可,而寫詩作賦靠的是文采靈性堆集以及天賦,這這便是進士科難的處所。
王源驚奇道:“受他所托?這位朱紫到底是誰?”
老者小扣假山凸石,緩聲吟道:“覽鏡影還在,掩鏡影又無。試問鏡中人,爾歸去那邊。”
△,
王源嚇了一跳,點頭道:“我這一介草民,焉能有幸參與如此嘉會?我不過是永安坊一個小小坊丁罷了,雖讀了幾年書,那裡能上的瞭如許的場麵?”
老者笑道:“何愧之有?你說的那位朱紫不過是愛才惜才罷了。王公子,究竟上本日老夫前來,便是受他所托來見你的。”
王源大吃一驚,他如何能想到那日在西市呈現的中年人竟然是當朝左丞相兼兵部尚書李適之。大唐官員都有喜好到處閒逛的癖好,李適之便是最愛閒逛的官員之一。
“王公子,老夫是李左相身邊的管事,老夫姓柳,你叫我柳管事便成。李左相將你的詩作帶回府中,老夫和左相席下幾位先生拜讀以後都感覺公子是小我才。本日老夫來見王公子,便是想請王公子參與仲春裡的梨花詩會的。”
又因為名額所限,就算你詩賦寫的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你好的一籮筐,或者哪怕是跟你一樣好的,乃至冇你好的,他們都有能夠排在你的前麵,啟事很簡樸,假定他們的名譽比你大的話。大唐科舉測驗但是不糊名的,考官聽過你的名譽,讀過你的詩作,你中進士的概率便比那些籍籍知名之輩要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