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轟動一時[第1頁/共2頁]
千村薜荔人遺矢,
安河縣位於古南省東北部,陣勢為南北高,逐步向中部傾斜。以低丘崗地為主,南北有少量丘陵,中部為河穀平原。縣域境內有兩大河道龍江和安河,交彙後流注波陽湖,最後彙入長江。束縛初期,長江中下流血吸蟲病風行極其嚴峻。據統計,當時,我國南邊的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約有血吸蟲病患者1300餘萬。1955年11月,中心建立防治血吸蟲病帶領小組,並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天下防治血吸蟲病事情集會,提出“一年籌辦、四年戰役、兩年掃尾的”目標。
巡天遙看一河。
其二
一樣悲歡逐逝波。
當年還冇有電腦打字機,帶領的發言稿都是秘書手寫的,當時候風行用鋼筆。估計秘書在寫稿子的時候能夠因為鋼筆裡的墨水太多,掉了一滴墨水在稿紙上,恰好就落在“萬千條”的“萬”字上。
坐地日行八萬裡,
以是當年在蘭田畈風行著如許的歌:蘭田畈的禾,一畝割一籮;好就兩人扛,不好就一人馱。
蘭田畈竹園村,民國38年18戶有19個孀婦,78口人中有65個大肚子病人,變成“孀婦村”、“大肚村”。
帶領在陳述會上唸叨:東風楊柳六千條,六億神州儘舜堯……坐在中間的副書記一聽,不對啊,如何成六千條了呢?從速側過腦袋,在他耳朵邊說:“書記,不對,是萬千條!”
竹園村因為當年是血吸蟲病的重災區,在毀滅了血吸蟲病後卻也因禍得福,獲得了各級當局的存眷和垂琪。當年縣裡為了凸起送瘟神成績,把竹園村扶植成一個樹模村,改水改廁,全部村落的房屋按打算建成了整齊的一排排,豬欄、廁所也都打算得很整齊,在村落的一旁,廁所和豬欄的蓄糞池都用蓋子罩上,建立沼氣池,實現了人畜分離,衛生淨化,村民還用上了潔淨環保的沼氣,這在當時也是顫動一時的。
毛主席的詩詞一收回,給了安河縣群眾極大的鼓勵,安河縣的帶領請人給詩詞譜了曲,全縣高低開端傳唱這兩首詩,並在縣城裡修建了送瘟神記念館。
安河縣共有三麵紅旗,彆的兩麵紅旗是水利和征兵,當年為毀滅血吸蟲病而建立起來的水利工程為安河縣築起了水利設施的堡壘,在天下也是一麵響鐺鐺的旗號;自從毀滅血吸蟲病後,安河縣群眾團體身材本質不竭進步,安河縣每年把身材好、思惟紅的優良年青人送到軍隊,實現了幾十年無一退兵的汗青古蹟,繼建立天下第一麵血防紅旗以後,又建立了天下征兵事情的一麵紅旗。
牛郎欲問瘟神事,
群眾拖病耕作的地步,有就收,無就丟,年景好能收一籮穀,年景不好隻能收一鬥穀,乃至顆粒無收。
地動三河鐵臂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