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曆史人物蔣光鼐簡介[第7頁/共9頁]
書中汗青人物蔣光鼐簡介
當時,黃興、李烈鈞等在東京郊野的大森創辦一所軍事黌舍,收留逃亡外洋的反動同道,加以培訓,作為返國與袁世凱抗爭的根基力量。為掩人耳目,稱為“浩然廬”,由殷汝驪主持。蔣光鼐與張廷輔從長崎到東京後就進入“浩然廬”學習,與他們同時學習的另有陳銘樞、胡景翼、呂超等近百人。
蔣光鼐原名煚,後改成光鼐,字憬然,1946年建議構造中國gmd民主促進會,1947年參與構造中國gmd反動委員會,曆任民革第一屆中心委員,第2、3、四屆中心常委。
1917年9月,國會非常集會推舉孫中山為zhmg軍當局大元帥,以方聲濤為大元帥府衛戍司令。蔣光鼐分開寺院,出任保鑣營第連續少校連長,後改任參謀。孫中山組建援閩粵軍時,以陳炯明為司令,蔣光鼐任少校參謀。1919年6月,他隨朱執信到香港設立討桂辦事處,共同援閩粵軍回粵的軍事行動。
蔣光鼐被委任為第6縱隊司令,帶領19路軍及胡宗南的第1師進犯位於汝南、新鄭一帶的馮玉祥軍隊,堵截馮軍的退路,迫使3萬餘馮軍向19路軍投誠。而後不久,張學良率東北軍進關,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中原大戰遂告結束。年底,19路軍奉調到江西,1931年初,達到興國。
1926年7月9日,百姓反動軍正式出師北伐,第4軍擔負前鋒。這時蔣光鼐已因師裡事件繁忙,不再兼任28團團長,由蔡廷鍇升任團長。
在六榕寺期間,他們跟從主持鐵禪法師學習佛教典範,並起了法號,如李章達號“南溟”,陳銘樞號“真如”,蔣光鼐則為“憬然”,因“憬”與其原名“煚”古音不異,且隱喻了對人生的感悟,故厥後他一向以“憬然”為字。
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馮玉祥的聘請,北上共商國事。占有廣東北江一帶的軍閥陳炯明乘機起兵,廣東軍當局策動第一次東征。蔣光鼐帶領第2團充當全軍前衛,屢敗敵軍。
這時,桂係插手以閻錫山、馮玉祥為首的反蔣聯盟,決定與閻、馮合力夾攻蔣介石。6月初,張、桂聯軍攻陷長沙,持續北進,威脅武漢。蔣介石急調60、61師入湘,截斷張、桂聯軍的後路。張、桂軍回師應戰,蔣光鼐在敵眾我寡的環境下,擊潰張、桂軍。
打擊受挫後,有些門生萌發退意,不辭而彆,蔣光鼐則留下來對峙戰役。先在漢陽阻擊清軍,漢陽失守後轉移到武昌,持續與清軍對峙。
蔣光鼐(1887~1967),字憬然,漢族,廣東東莞人。本籍廣東東莞虎門鎮南柵村,我國聞名愛國抗日將領,插手過辛亥反動,曾任百姓反動智囊長,第十一軍副軍長,插手中原大戰,前任十九路軍總批示,淞滬戒備司令。1949年,擔負天下政協委員,後又曆任中國紡織產業部部長,天下政協常委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