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關戰役史料(下)[第1頁/共5頁]
2月4日上午,安藤利吉達到賓陽,當晚宣佈“賓陽會戰已結束,應將兵力集結南寧四周”之號令,到8日,日軍各部停止追擊,返回南寧。血戰過的崑崙關上,日軍題大幅標語紀念:“我皇軍擊潰蔣軍三十餘師,已反璧賓陽、崑崙關各地。”
第5軍第三次霸占崑崙關,並毀滅了第21旅團的兩個主力聯隊以後,本覺得能夠順利進軍,一舉光複南寧。但事情並冇有這麼簡樸,第21旅團的殘剩軍隊、台灣混成旅團的第1、第二聯隊仍在九塘至八塘間。1940年1月1日中午,及川支隊數千主力到達八塘,今村均號令及川少將代替被擊斃的阪田元一擔負火線總批示。
張上任伊始即命葉肇第66軍恪守原陣地,並須側擊日軍。他還號令統統增救兵隊向甘棠集結,預定2月2日向日軍甘棠軍隊策動進犯!而此號令尚未傳達到各部,日軍的總攻就開端了!葉肇私行號令所部略微抵當即向黎塘、陶圩撤退,底子不睬會他們的防地背後冇有設置預備隊!這導致中國軍隊戰線完整崩潰。日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向賓陽長驅直入,日軍飛機又炸燬了設在賓陽的第38個人軍總部,通訊間斷導致疆場一片混亂。2日下午,日軍開進賓陽縣城。
第35個人軍總司令鄧龍光記過一次;
據參戰批示官鄭洞國、鄭庭笈在1983年10月20日脫稿的《崑崙關攻堅戰親曆記》,後被收錄到中國文史出版社的《原gmd將領抗日戰役親曆記amp;#8226;粵桂黔抗戰》一書中,1995年出版,內裡對於崑崙關作戰的戰果,二鄭宣稱:這是一個標緻的攻堅戰、毀滅戰。說全殲第21旅團是毫不過分的:除擊斃該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以外,反擊斃了第42聯隊長、接任中村的代旅團長阪田元一大佐;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聯隊長生田滕一;第一大隊長杵平作;第二大隊長官本得;第三大隊長森本宮等;班長以上軍官陣亡85%以上;陣亡兵士4000人以上。固然中國軍隊傷亡更多,(鄭洞國的第五軍名譽第一師1.3萬人撤下疆場的時候戰役兵隻剩700人)。但根基乾部仍健全。日軍第21旅團已經名存實亡了。
7、結局
第46軍軍長何宣記過一次;
4日,榮一師因傷亡慘痛,受命撤出戰役移師思隴休整。第5軍持續打擊。而敗退九塘之日軍也奉及川源七號令,於4日拂曉放棄九塘撤退至八塘恪守。國軍新編第22師進駐九塘。第5軍持續打擊八塘,日軍搏命抵當,戰至12日,毫無停頓。而第5軍在顛末苦戰以後,傷亡甚重,職員怠倦,已經分歧適戰役,於12日受命轉移至思隴、黃圩、太守等地休整。進犯任務移交姚純的第36軍代替。如許,國軍第5軍正式退出戰役序列。有人以為這是老蔣儲存嫡派軍隊的行動,實在說不疇昔。第5軍苦戰經月,傷亡慘痛,本應休整。而疆場上另有20萬中國軍隊,但這20萬生力軍上陣卻毫無建立,隻因日軍恪守待援,他們才得以保持本來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