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長安十二時辰(上) > 第24章 申初(1)

第24章 申初(1)[第3頁/共6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長安望樓的傳文分紅兩種:一種是定式,比如三急一緩代表“聲援即至”,五急二緩代表“原地待命”,等等;彆的一種則是韻式,以開元二十年以後孫愐所修《唐韻》為底,以卷、韻、字順次編列,如二十六六,即卷二第十六韻第六字,一查《唐韻》便知是“天”字。

“是,卑職本覺得張都尉言不由衷,必有所圖。”姚汝能直截了本地承認。為了長安闔城安然?這來由如果李泌說的,他信;但一個對朝廷懷有憤懣的死犯人這麼說,未免太假了。

“東市的阿羅約是個馴駱駝的妙手,他的畢生胡想是在安邑坊置個財產,娶妻生子,完整紮根在長安。長興坊裡住著一個姓薛的太常樂工,廬陵人,每到好天無雲的半夜,必去天津橋上吹笛子,隻為用月光洗滌笛聲,我替他遮過好幾次犯夜禁的事。另有一個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大誌勃勃想比肩當年公孫大娘。她練舞跳得腳根磨爛,不得不消紅綢裹住。哦,對了,盂蘭盆節放河燈時,滿河皆是燭光。如果你沿著龍首渠走,會看到一個盲眼阿婆沿渠叫賣摺好的紙船,說是為她孫女攢副銅簪,可我曉得,她的孫女早就病死了。”

張小敬道:“石脂隻在酒泉、玉門、延州等地有產,隻要本地人和駐軍體味一些。關中百姓——比如你——恐怕連名字都冇聽過。何況突厥人運進這些東西時,玩了一個把戲……”他的指頭指向了“墨料”二字。

張小敬搖點頭,突厥人既然有本領把石脂運出去,對這類事必定有防備。隻要密封木桶上麵墊上幾層乾草,就能包管冇有遺灑。

徐賓頹廢地把文牘推開,揉了揉痠痛的眼睛,感覺本身純粹是想升官想瘋了。他正想叮嚀仆人把卷宗卸走,胳膊肘一抬,案邊的硯台被碰掉在地上,嘩啦一聲摔碎成數塊。墨汁飛濺,灑得到處都是。

半晌以後,望樓傳來一聲婉轉的號角聲,表示傳文結束。黃地盤上已經寫滿了一長串數字。姚汝能從腰間取出《唐韻》的小冊,敏捷轉譯成了筆墨:

張小敬簡樸地回了一句,鬆開牽繩。那獵犬嗖地一下跑了出去,他邁開大步,緊隨厥後。姚汝能看著一人一狗消逝在坊牆拐角,有一刹時的恍神。

“石脂燃燒起來,黑煙極濃。以是延州那邊,凡是會用它的煙苔來製墨,所產的延墨很馳名譽。”

姚汝能躊躇半晌,俄然雙手抱拳,單腿跪地:“之前卑職對張都尉多有猜忌,自請懲罰。還望張都尉不要因一人之錯而心抱恨憤,遲誤靖安大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