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父子之辯[第1頁/共4頁]
中年墨客見再在此逗留也是自討無趣,便和劉誌兩人告彆而去,劉誌竟不再理睬,趙嫣對蔡氏父子又一禮道,“多謝蔡伯伯、蔡兄的飯食。”她見劉誌不悅,也不敢多說,目送三人一馬遠去。
“好一個‘他日主聖治清’!”劉誌看蔡邕如此,已知貳情意,冷哼一聲,便不再理睬蔡氏父子,所謂話不投機,半句也多。
蔡邕又道,“故伊摯有負鼎之衒,仲尼設執鞭之言,甯子有清商之歌,百裡有豢牛之事。夫如是,則聖哲之通趣,前人之明誌也。小子何德,敢不師法?”
蔡邕聽父親如此說,不由拱手對中年墨客說道,“求父親教誨!”
劉誌接著說道,“如果有一日,天子驅除了梁氏,蔡兄是胡司空的高弟,可願入朝為官哪?”劉誌聽蔡氏父子扳談之時聽得蔡邕欲入仕為官,又不肯歸入梁氏,顯不是隻求功名利祿之輩,是至心儘忠漢室之人;再者此人又是胡廣的門生,想這胡廣雖說滑得很,卻有真才實學,此人此時未投入梁冀麾下,本身親政,朝中權勢實在少得不幸,何不趁現在拉攏此人。
“老伯剛纔說天子年幼,也是幾年前的了,現在天子繼祖宗之誌,學先聖之言,德行不虧,有朝一日,定會將這梁氏滿門奸佞殺的一個不留!”那中年墨客聽劉誌此語,心下大驚,此子竟敢說這等話,倒是與我言誌相合,但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口冇遮攔。
中年墨客緩緩說道,“往昔六合之始,君臣初建,有伏羲氏的悠長安寧,堯舜乃至顛峰,而後夏商週三代亦有昌隆之時,接著春秋之時五霸攙扶弱周,但在那以後,卻法網燒燬,品德崩壞,霸道不再,君臣間次序崩潰。當時起智謀之士巧施權詐之術,善辨者四周遊說鼓吹,武夫妄逞英勇,兵士隻四周交戰殛斃。”
說的是,商時伊尹揹負烹鼎誇耀自薦,孔子亦曾假想本身充當那手執鞭子的低下侍從而追求繁華,甯戚低唱淒冷的逆旅之歌以求惹人諦視,百裡奚為見秦穆公甘心卑身喂牛。這些皆是當代聖賢的所做,依此大要本身的誌向。蔡邕以先賢做比,便是說本身他日願效仿先賢儘忠漢室。
劉誌和趙嫣二人聽蔡邕如此說,都不由心下讚歎,“此子不愧為胡廣弟子,才識過人。”劉誌更是心中大慰,若能得此人,實是大助。
趙嫣先前聽那中年人說劉誌好話,頗感活力,但聽到厥後,曉得其主如果痛恨梁冀,這伯伯不知誌哥哥也是悔恨梁冀,才遷怒誌哥哥。她生性良善,雖是父母亡故,而所遇之人如樊大嬸、曹騰皆對其關愛有加,而劉誌更是對她密意一片,對統統人皆以好處猜度,又感這青年非常恭敬,便也不計前嫌,看了眼劉誌說道。
“但是我聽聞那梁太後已然賓天,又以還政於天子,不知老伯以為當今聖上如何?”隻因剛纔這中年墨客說劉誌年幼無德,劉誌一向耿耿於懷,這時便忍不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