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玉佩[第2頁/共3頁]
此次還是如此,這孝治天下、克己複禮、君臣父子,曹騰早已爛熟於胸,隻一會兒便寫完給了太子劉保,第二題則是董仲舒所倡“天人感到,君權神授”,曹騰亦是走筆龍蛇,並無擔擱。
太傅見曹騰冇了太子這層庇護,便再無顧忌道,“這宦官勾引太子,來人,給我杖一百!”門外便出去兩個衛士將曹騰架了出去,這清楚是要將曹騰打死,想是普通人打個五十便已挨不住。
飲宴間梁冀敬了梁商和曹騰酒後便分開了,隻聽得梁商一聲悲歎,“哎,此子極不循分,借我之名在外胡作非為,想愚兄曾多次束縛,亦是無果,隻怪愚兄訓導無方,如果此後梁家遭禍定是由此子而至,哎……”
按說這題目不難,曹騰早就能寫完,可這時卻遲遲不交給太子,太傅也等得不耐,便去看太子答題,劉保見太傅走來,心中焦心,也不顧曹騰還未寫完,直接轉頭搶過了那答卷,假裝謄寫的模樣。
…………
曹騰見是梁家家務事,也不便多言,對這梁冀卻早有耳聞,此人身為河南尹,行事卻真如其父所說不肖,但也隻能安慰幾句。
可當聽到這第三題,倒是數說寺人乾政之害,不由得神采烏青,雖說這趙高指鹿為馬、讒諂扶蘇、霍亂朝綱,更有本朝武帝之時蘇文讒諂太子行巫蠱使得太子連同皇後儘皆被誅,本身本是信筆拈來,“不對,我怎想到的都是這寺人暗害太子之事?”曹騰不由驚出一身盜汗,“莫非這太傅是暗射於我?”本身便是這常伴太子身邊的內侍。
“伯夏兄,你一副菩薩心腸,眼看就要揪出朝中首惡,怎不持續清查?”倒是下朝後曹騰與梁商一起走出大殿,梁商字伯夏,本來兩人自共磨難後竟結拜為兄弟,亦是兩人誌慮不異,脾氣相投,梁商更是感激曹騰先前遲延時候之功,不然本身早就飲鴆而亡了。
“殿下,卻不是這個事理,創業卻比建國難上數倍,想當初高祖天子交戰天下,靠百姓奪得江山,百姓久經秦害,又曆戰亂,等候的是安寧充足,文景天子這才尊黃老,養萬民,使得國度充足,武天子纔有賦稅將那匈奴趕到漠北再不敢南犯,靠得便是這書籍中的聰明,足以抵得雄兵百萬……”曹騰知明日太傅要考較太子所學,不得不勸太子讀書。
“不,太傅,確是本殿下所寫……”太傅那裡肯信,心道,“這閹宦在太子年幼之時,便寫這些勾引太子,現在太子又極其迴護此人,今後豈不是要對此人言聽計從。如果此時不趁機除了,真是養虎為患,對我閻氏一族也是大為倒黴……”便起了殺曹騰之心。
永和四年正月庚辰,公元一三九年,張逵、蘧政等人因假傳聖旨誣告大將軍梁商,中常侍曹騰、孟賁開罪伏法,弘農太守張鳳、安平國相楊皓連坐正法,清查之下,竟然連累朝中大員,一時候民氣惶惑,朝政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