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知兵事[第2頁/共4頁]
李孝逸看著支度使薛克構:“薛大人,第二批糧草甚麼時候能夠押送到均州?軍中存糧隻夠旬日蝕用,一旦糧道被劫我軍危矣!”
在李敬業的支派下,尉遲昭和薛暢領兵三萬進抵武當山,想方設法迫使馬敬臣退兵回均州。
三地剛好是個口袋形狀,又互為犄角易守難攻。
對這位監軍大人李孝逸不敢獲咎,魏元忠此言是本身的建議,還是太後孃孃的心機,李孝逸揣摩不透,更不想在軍事上受其擺佈,藉口天氣已晚散了眾將。
製止五龍祠被烽火損毀是假,以防萬一是真。
揚州軍這邊緩緩向李孝逸雄師挨近的時候,均州城的王府內,李孝逸也冇有閒著。
可李敬業冇有把李孝逸放在眼裡,二人相互熟諳的很,李敬業深知李孝逸的脾氣。
唐敖看著桌案上混亂的“輿圖”,手指落在了武當山位置:“還是去尉遲將軍軍中吧!武當山上有太宗天子敕令修建的五龍祠,但願不會被烽火破壞了。”
“大人乃是高天子的堂侄,具有郡公的冊封,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此國難關頭自當挺身而出,現在大人擁兵三十萬,不如直下廬州推戴廬陵王複位,功高莫如救駕,以後與李敬業合兵一處轉進洛陽,匡複帝業指日可待。”
唐敖又指著代表雷仁智的一本書,拿起來放到均州位置:“一樣的事理,將雷仁智所部逼退回均州,應當也不困難,隻要將這三十萬雄師壓迫在均州一地,然後截斷李孝逸的糧草供應,李孝逸必定兵敗在此。”
李孝逸身為李唐宗室,對政治的敏感非常人可比,武則天稱帝勢在必行,剪除異己架空宗室是首要之舉。
李孝逸神采一暗,寂然坐下道:“委實難辦,不好決定,本官還是掛印而去吧!”
李孝逸閉目很久,俄然展開眼睛說道:“敲鼓聚將,先把魏元忠大人請來。”
蘇孝祥見李孝逸伶仃會晤身為監軍的侍禦史魏元忠,就曉得李孝逸做出決定選了第二條路。
李孝逸瞥了魏元忠一眼,李敬業如果真的這麼好對於,他會挑選以逸待勞嗎?
身為監軍的殿中侍禦史魏元忠微淺笑道:“逆賊李敬業自大是名將以後,能征善戰,冇想到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的趙括罷了,遲延的時候越長,揚州軍毀滅的就越快,我等加官進爵就在麵前啊!”
三十萬雄師對於十萬餘人的揚州軍,以逸待勞說的好聽,實際上是李孝逸不敢與揚州軍交兵。
李孝逸回到書房,嫡派親信後軍總管蘇孝祥等待多時,茶水添了數次早已寡淡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