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女帝師一(6)[第1頁/共6頁]
我恭謹道:“奴婢隻唸了《論語》和《詩》。”我朝以孔教治天下,《論語》是兒童發矇必讀之書。我固然也看過很多詩集與史乘,但殿上應對,這是最穩妥的答覆。
封若水恭謹答道:“屬鏤之劍是吳王夫差賜賚伍子胥他殺的寶劍。”
啟春道:“臣女好生戀慕邢表妹。邢表妹師承周貴妃,現在又得名劍,臣女就冇有如許的福分。”
錦素道:“恰是《甘棠》一篇。請朱女人朗讀一遍。”
封若水站起家來,依依答道:“臣女日前讀《吳太伯世家》,深為吳國運氣歎惋,偶得一首,請為娘娘朗讀。”
貴妃道:“願聞佳作。”
啟春笑道:“臣女曾見過周貴妃以蟬翼劍作舞,那是貴妃娘娘積年的愛物。娘娘賞她如許好的劍,賞臣女的恰好就是平平無奇的白虹劍,娘娘好偏疼。”
陸貴妃笑道:“不知於女人又有何觀點呢?”
錦素道:“是。臣女謝娘娘恩情。”
啟春道:“西施隨範蠡而去,確是後代女兒家的一點癡心罷了。”
貴妃點點頭,向世人道:“於錦素女人是哪一名?”
我笑道:“若論以仁義治天下,敬事而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諸侯當中以徐偃王為最。徐偃王對部屬廣施仁義,三十六諸侯國臣服,轄地五百裡,卻為周穆王和楚子所滅。徐偃霸道:‘吾賴於文德,而不明武務,乃至於此。’這位徐偃王便遵循夫子的事理治國,最後隻落得一個‘皆有死’的了局。可見,仁義治國雖好,但要家國千秋,還得治刑修兵。管子曰:‘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11]。孔夫子論德論禮也算透辟,但於法治軍事,說得太少。這便是奴婢說《論語》不堪為治國之繩尺的啟事。”
穆仙向身後兩個宮女道:“紅葉、綠萼,今後你二人便去奉侍朱女人。”紅葉與綠萼也隻要十二三歲,齊齊向我見禮,下殿來站在我身後。貴妃賜我文房四寶,我忙跪下謝恩。
邢茜儀淡淡道:“範蠡將西施送入吳國,任西施在吳宮刻苦多年。我倒感覺西施定是投湖死了。隨範蠡泛舟西湖,不過是先人一點悲憫的設想罷了。”
南北兩間配房,中間的小廳裡擺著桌椅,上首懸一幅執筆仕女圖,供桌上的青瓷花囊,插滿了暗香潔白的素馨花。下首的水曲柳木方桌上,擺著一套青白釉刻花茶具。
啟春道:“寶劍替忠臣鳴冤,纔是一柄正氣浩然的好劍。”
隻聽貴妃又道:“徐嘉秬博學多思,奉體公心,賞——”穆仙將賜賚我和錦素的筆墨紙硯也按例犒賞了一套給徐嘉秬。
錦素謙遜道:“奴婢確是練過幾年書法,幸蒙周貴妃垂憐,也曾延請名師指導過。”
錦素道:“奴婢鄙人,延襄宮、定川殿、度山殿、陂澤殿的牌匾,都是奴婢所寫。”我頓時吃了一驚。我初時覺得那些匾額就算不是浸淫數十年書法技藝的老儒所題,其渾然圓整、凝練颯爽也毫不會出自一個少年人,不想竟是錦素的手筆。想來錦素於書法上有驚人天賦,不出數年,或可自創筆勢,傳諸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