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結束語 (下)[第4頁/共4頁]
如果你寫的東西,不能對世道民氣產生無益的影響,你是要負因果任務的。
十方統統諸眾生,
汗青上被上尊號為“文”的王,都是近乎聖賢的王,小我品德高貴,在朝時國泰民安,社會民風傑出。
台灣當代聞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在他的《菩提十書》中曾經多次談到過知識分子的因果和作家的因果。
筆墨的根基服從,是教養社會民氣,而不是宣泄自我的渣滓,也不是尋求功名利祿的便利東西。
“我現在曉得錯了,但是我甚麼時候才氣出離這無間的天國呢?”
體貼的是本身如何向大眾奉獻最潔淨、最誇姣、最有實在好處的東西,而不是如何想方設法從大眾那邊打劫款項、攝取大眾的敬慕崇拜。
“削髮人和知識分子在天國?”林先生利誘起來。
一小我耐久遭到如許的感染,人生將會是多麼的可駭呢。
很多人從小並冇有受過如許的教誨,也冇有聽過如許的說法:筆墨,是天下公器。
應當說,現在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淪為相互互害的狀況,文學作品的日夜熏陶和大量傳播,要對此負起相稱大的任務。
法師奉告大師:“在天國裡是長夜的,眾生不能見光,特彆是很多削髮人和知識分子循環今後就住在這無光天國受諸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