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大司農[第1頁/共2頁]
董太後專注的聽著楊賜的話,眾臣點頭默許。就聞聲堂下傳來了皇上駕到的聲音。
議朗蔡邑進諫道:“陛下千萬不成,賣官乃祖製所不容,如果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三公九卿都是銀兩買來的,國必有大禍也。世祖複興後,極力推許“務從節儉,並省官職”,世祖要奉告先人的,就是要以節流為美德,兼併那些不首要的官位啊。現在,朝廷公開買賣官職,豈不讓天下百姓貽笑?”
董太後瞄了一眼身邊的靈帝,正色道:“皇上的冕旒(注2)帶歪了,冕旒盛服乃國君上朝之威儀。”
朝堂上,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們群情紛繁,獻計獻策。
注2:當代帝王戴的帽子。
此時一向沉默無語的大司徒楊賜上書道:“先帝創建了軌製,左邊斥地鴻池,右邊興建了上林苑,這不算豪侈,也不算節儉,恰好合適禮節法度,現在陛下又增加了城郊的打算用地,修建奎苑和靈昆二苑作為皇家的苑囿,如許的做法,臣以為不但粉碎了肥饒的地盤,荒廢了故鄉,還將本地農夫擯除出去,這,不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天子吧,何況城外的皇故裡林已經有五六個之多,充足陛下縱情遊樂的。回想當年,先帝文帝在位期間,文帝為了體恤臣民的勞苦而回絕興建露台一事,官方廣為傳播,是以文帝才深得民氣啊。”
沉默好久的靈帝,此時說話了。
百官有點頭的,也有不屑的。
靈帝道:“如果要問漢朝江山,哪一名天子最為不幸?恐怕唯有朕了。桓帝在位時,少府卿(注3)已經入不敷出,留給朕的,隻是一個空虛的國庫。近年,天災不竭,鮮卑擾亂,朕也想有漢武帝期間的光輝樓闕,殷實家業,不如眾愛卿議一議,有何良策重振漢室。”
靈帝不悅。
注1:掌管國度財務出入
靈帝笑言:“朕早已想好了。按官員級彆來訂價。二千石處所官員,賣價二千萬。四百石的官員,賣價四百萬。朕也考慮一些公開保舉過來的官員,如果臨時囊中羞怯,能夠先上任,後從糧餉中扣除,諸位,另有甚麼疑義嗎?”
斯須,董太後起家:“老身平生曆經三朝,可謂是黃土埋半截身子的人了,老身不想在有生之年,看著當今皇上窮途末路,實在,桓帝在位時,賣官就已經流行,這不敷為怪。老身倒是以為,皇上的建議可行。諸位另有甚麼建議?”
大司農問道:“公開叫賣的官職,又如何來議價呢?”
眾臣低頭不語。
董太後連連點頭。
“朕有一計,也想聽聽眾愛卿的辯論。從漢武帝起,朝廷官職多如牛毛,有官無銀,或者有銀無官者,比比皆是。富甲一方的販子,不缺銀兩,缺的是一官半職。前人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朝堂官位,如果不能物儘其用,那又有何意義呢?朕以為在西園設置賣宦海合,按需所賣,如許一來能夠減緩朝廷財務之需,二來,也能夠闡揚官職之良能。眾愛卿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