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為政伊始業之基(終)[第1頁/共2頁]
哪怕現在在郡府內裡,已經有太守苛政、殘民斂財的流言在傳播。
而跟著一年夏季的到來,初平三年關於進入了序幕。
至於曹操的求才三令,公佈於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曹魏個人中的人才以兗州、豫州、冀州、荊州的人才為主,早在求才三令公佈之前已經成型,冇有傳聞曹魏的後續人纔是用求才三令招來的,“治平尚德行,有事賞服從”是求才三令的核心,但實際上恰好曹魏公佈求才令之前是“有事”階段,而以後轉入“治平”階段。
官營鹽鐵,還是會是閻行郡府政事中的重中之重。
至於所謂的軍功授田和求賢令。閻行則發明在眼下是行不通的。
從第一道求才令中的”自古受命及複興之君,易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纔是舉,吾得而用之。”來看,受命及複興之君、周文王與薑尚、劉邦與陳平、《尚書・堯典》“明揚仄陋”的典故,企圖安在,目標是否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言而喻。
官鹽鐵的阻力之大,居於這幾項政令之首,又或者說,最後推行的官鹽鐵政令,恰剛好,就承接了前麵勒令河東流民回籍、策動民役補葺河渠水利所醞釀著的怨氣。
兩人都是有才識之人,天然也能夠看到這官鹽鐵的厚利,隻是以為閻行動政伊始,恰是積德政,安撫民氣之時,如果操之過急,不免會激起河東一郡的反彈。
西涼兵號稱天下勁旅,靠的除了邊地漢人、羌胡義從的勇猛悍戰外,另有輕剽奔擊的戰馬。
秦漢之初的軍功授田,這套軌製,是遵循“依軍功授爵”、“依爵位授田”的情勢停止的,現在軍功爵這套軌製已經完整崩壞,除了列侯、關內侯兩級還算是普通外,其他的爵位已經眾多混亂、不成鑒彆證瞭然。
以是推行軍功授田的軌製,起碼要具有兩個必須的根基前提,一來就是要重修一套能夠與軍功、田畝掛鉤的爵位軌製,二來就是為政者手中要有大量的無主地步。
重修爵位軌製,是乾係到全天下的事情,又豈是一個小小的河東郡能夠私行超越,變動朝廷的名器的。哪怕到了曹魏當權的鼎盛期間,曹操仍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徑直接管五等爵位軌製。
無法,固然聽了兩人的勸諫,但閻行已經下定決計,就算阻力再大,也要推行。
當然,這些政令頒行的結果如何,還要在郡中推行一些光陰以後,才氣夠見效。至於郡府以外的那些流言,閻行聽過以後,一笑了之,他雖鄙人,還不至於畏民如虎,愚妄到想去堵公眾之口。
而這兩個根基前提,閻行、河東郡都不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