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出兵[第2頁/共5頁]
但甘陵也曉得閻行顧忌申明和言論,進軍長安,除了打劫勝利果實外,一樣也有言論上的承擔,就要看當事者如何決定了。
李儒從激憤甘陵,再到轉向閻行,口中流暴露來的資訊,從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再到迫之以勢,可謂是步步緊逼。
甘陵聽完閻行的叮嚀,想著即將到來的戰事,胸中也不由心潮彭湃,當即應諾,慷慨領命。
甘陵、戲誌才當即恭敬受命。
“李公活命之恩,知己中銘記,故而往昔有公所調派,雖涉艱履危,良不敢有違。但現在天下板蕩、朝堂暗淡,賢才猛士,思得明主,良歸附校尉,也是順天應人之舉。”
至於戲誌才,任事以來,運籌帷幄,多有建策之功,閻行每次離軍分兵,都是要留下戲誌才統轄軍機,兼顧眾將,現在以他為參軍,足見對他的倚重。
畢竟,如果如閻行、戲誌纔等人所言,李傕、郭汜等人擊敗徐榮、胡軫不難,那麼攻取長安城也就並駁詰事了。
他毫不害怕地迎著甘陵瞪眼的目光,大笑說道:
看著周良笑容可掬,李儒不知為何,一向強勢、平靜的模樣反而模糊有了憤怒的跡象。
結果或許不近人意,但最後成果都是一樣的。
本來深思不語的閻行終究發言,李儒嘴角一勾,再看了看被戲誌才、周良拉住甘陵,貳內心也曉得欲速則不達的事理,本日本身一方的強勢已經表示得淋漓精美,也該是時候適可為止,免得起到了反結果。
“故而我意,待新豐一戰過後,三輔大亂之際,以叔升為主將,以誌才為參軍,率馬、翟、孟諸將及雄師再下臨晉,以白波餘部為前驅,收重泉、蓮勺、萬年等地,兵圍高陵,聚左馮翊之糧扶養雄師,收三輔、上郡等地秦胡之兵為用,招攬流亡公眾充分河東北境。”
“元善乃是有才之人,現在被擢為待事史,倒也是物儘其用,賽過往昔在三輔為寇流竄多矣。”
“甘司馬深受牛中郎將重用,手擁強軍,不敢西進迎敵,卻折道河東,如此行動,有何顏麵妄言兵事。兵者,詭道也,古之名將,以伐交伐謀為上兵,以伐兵攻城為下策,李、郭等校尉聯絡英豪,共討不臣,此乃順天應人之道,而王允、呂布背信棄義之人,弑殺恩主,形同謀逆,大家得而誅之,我涼州將士,枝出同源,唇齒相依,豈有分歧心戮力之意。”
“甘司馬既然說到了新豐兩軍鏖戰之事,那儒也不怕奉告校尉,胡軫、徐榮等人的兵馬,本來就是我涼州健兒,現在殺儘涼州兒的傳言在關中傳播甚廣,而長安朝廷卻政令不明,導致涼州將校大家自危,兵無戰心,校尉也是知兵之人,這新豐的兩軍鏖戰的成果如何,儒倒是不消再說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