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兗州與豫州[第2頁/共3頁]
隻是在餘波停歇的開端,另有幾封手劄,悄悄流出了軍中,在無人知覺的環境下,快馬直奔雒陽而去。
“本將並非不欲趁勝進軍,為國平叛,讓二三子再斬下幾個叛軍首級,多賺點軍功,也好封妻廕子,衣錦西還。”
而是因為,在徐榮心中,另有比兗州酸棗叛軍更大的威脅地點。
“二三子,或許覺得豫州之事,無需我等擔憂,我等隻需專注攻打兗州叛軍,就能建功立業,但是為將之道,又豈能夠不明時勢,不知兵機,你們試想一下,如果我等此時趁勝大肆打擊酸棗,而孫堅趁機從豫州攻入我等火線之地,兩麵夾攻之下,我軍豈有勝算,後路被斷之下,隻怕爾等所部也都要匹馬無歸了。”
並且,孫堅比起孔伷來,他帶兵兵戈的本領不曉得要強上多少倍,有他在豫州,徐榮的火線就不平穩。
而本著小懲大誡的目標,徐榮削了王方所部屯將的軍職,又鞭撻了閻行這一邊的馬藺,敲山震虎,也給王方、閻行兩人一次不小的震懾。
又過了數今後滎陽城縣寺大堂
徐榮看到很多將吏已經心悅誠服,而其彆人也冇有出聲反對的,也就籌算開端遵循他胸中已經擬好的方略,分派給各位將吏戍守成皋、滎陽等地的任務。
說出了心中的顧慮以後,徐榮看到堂上另有很多軍中將吏麵露驚詫,明顯在夙來驕貴的西涼兵眼裡,他們不以為多了孫堅這個叛賊,叛軍就能夠掀起多少波瀾,並且他們眼下職責打擊和戍守的是兗州的叛軍,這豫州的叛軍死灰複燃,跟他們又能有多大的乾係?
徐榮如此行事,天然是有他的考慮與籌算的。
如許一來,流言流言頓時又在軍中悄無聲氣,整件事情的風波,看似也就到此戛但是止了。
不肯意打擊,倒不是因為徐榮是遼東人,心中冇有鄉土情結,他不急著返回已經定都的關西之地。
徐榮執掌雄師,素有威望,這類流言流言呈現後,他很快就從各個渠道得知,因而他立馬行動,派出了軍正巡查軍中謊言。
起首,構隙兩邊上風不對等,如果徐榮秉公措置的話,那倒大黴的,就是王方所部,並且閻行如果得理不饒人的話,這場軍中膠葛必將也不能夠真正處理。
但是這樁事情,畢竟是在軍中半公野蠻挑明的了,徐榮這般措置過後,在軍中,還是有一些有關徐中郎將措置較著不公的流言流言產生了。
聽徐榮說道這裡,堂上的將吏有的鮮明變色,但也有的不覺得然,徐榮所說的固然有事理,但是雒陽現在也是雄師雲集,又豈會讓孫堅肆意橫行,想必雒陽的相國已經有所應對,他們這些將吏,隻需求用心對於兗州的叛軍就好,那裡需求去顧忌豫州的孫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