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爭鋒[第3頁/共4頁]
“此時若救,無疑於授首於敵,故不成救!”
半晌,大帳的帷幕被翻開,一名虎背狼腰、滿臉虯髯的中年大將大步走了出去,他身材雄渾,再加上有虎睨狼顧之姿,披甲之下仍然健步如飛,帳中的氣勢頓時為之一奪,沉著了下來。
“左將軍,末將有一樁告急的軍情要講!”
但是現在顛末這麼一番變故,帳中軍議的氛圍也變得有些詭異。
“自涼州叛軍東犯以來,三輔駐軍連戰連敗,扶風以西原有郡縣望風而靡,所幸末將提早調派一部人馬馳援陳倉,方纔在右扶風以西保住了僅剩的一座城池。而據末將的標兵回報,陳倉守軍在擊退叛軍的接連打擊以後已經被叛軍的主力包抄,叛軍屢攻不下,士氣已頹。末將發起,立即進軍救濟陳倉,到時候裡應外合,必然能夠擊敗叛軍!”
王國去攻打城防堅毅的陳倉,隻要本身不去救濟,王國就隻能夠損兵折將而無所得,頓兵於堅城之下。皇甫嵩不愧是出世將門、當世名將,他的這一番辯駁援引孫子兵法中的形篇、九變篇等,將攻守兩邊的短長得失闡發得清清楚楚。就算是氣勢迫人的董卓也是頓時氣勢一滯,冇有了之前的咄咄逼人,不過他仍然不肯罷休,虎視上位的皇甫嵩,一字一頓說道:
“皇甫將軍,末將聽聞‘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此時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於將軍一念之間也。”
就在王國、韓遂帶著涼州聯軍鋪天蓋地撲向陳倉城的時候,三輔士民翹首期盼的朝廷王師終究到臨。
獲得了不救的最後答覆以後,董卓眼中已經閃現凶光,在坐的將領暗道不妙,覺得他就要當眾發飆,不料董卓倒是一變態態,冷冷拋下一句“卓忙於軍務,身材不適,先行辭職!”就回身退出了大帳,皇甫嵩眼中寒芒隱現,卻也終究冇有開口,就讓董卓走了出去。
說到本身的功績時,滿臉虯髯的董卓對勁一笑,昂首挺胸,傲視世人。皇甫嵩也已經得知了陳倉死守,屢挫敵軍之事,隻是當下他初來乍到,敵情未明,如何能夠冒險就倉促進軍,當下他立馬說道:
“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為不成勝,以待敵之可勝。不成勝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敷,我攻不足。不足者動於九天之上,不敷者陷於九地之下。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