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嚮導[第2頁/共3頁]
董卓軍中不乏懦夫悍將,但卻貧乏精通文墨的文官幕僚。文武失衡、武夫當道這也是董卓軍中的一大弊端,從上到下都是一幫隻曉得舞刀弄槍的鹵莽武夫,美滿是靠著李儒帶著一些小吏、書佐在勉強支撐著案牘文書、奏章手劄的來回運轉。以是這個被抓到董營的周良固然之前委身賊寇,但是李儒卻看中了他的識文斷字的才氣,因而將他支出到帳下,成了一個埋首文牘的軍中小吏。
身陷賊窩的周良倒是幸運冇有被這群饑腸轆轆、到處流竄作歹的流寇給吃掉,反而靠著識文斷字、能夠給盜匪頭子出一些打劫剪徑、均衡內部山頭的狡計的本領,成了流寇中的狗頭智囊。
本身本來在董營軍中混得好好的,冇想到被派來和如許一群逃亡之徒鑽山林,打家劫舍,又重新回到了當年委身賊寇的日子。一肚子怨氣的周良當然不敢衝李儒宣泄,以是就隻能夠撒到閻行這些人的頭上。
這個周姓領導名良,年過三旬,身材矮胖,膚色枯黃,頜下的髯毛稀少,跟在閻行這群“流寇”當中顯得更加落魄。他原是右扶風的一名落魄士人,家徒四壁,又無親朋能夠投奔,隻能憑藉在豪強之家附庸幫閒。
但是這一處塢堡也並不是銅牆鐵壁,不成霸占的。如果這塢堡是修在半山腰上,又派人扼守山道險要的話,人數希少、貧乏兵甲的閻行等人天然是攻不下來的,但這個塢堡的仆人卻把這塢堡修建在了山麓下的開闊地帶處,這就給了閻行派人趁夜偷襲、破門而入的機遇。
“不急,再等一會!”
因禍得福的這個周良回身一變,就從流竄的賊寇智囊成了董卓軍中的一個書佐小吏。固然位卑言輕,但是在董營中他是孑然一身,了無牽掛,除了措置案牘文書以外,偶爾還能夠夥同其他幾個小吏藉著機遇貪墨一點軍需糧帛,日子倒是過得樂滋滋的。
閻行收回壓迫的目光,還是冇有說話。他當然曉得這個周姓的領導一開端就想要操縱他,若不是因為“力戰役,不如巧為奏”,本身還要留著他跟董營當中的李儒聯絡的原因,那裡容得他在這裡對本身喋喋不休和耍心眼。
“閻首級,還要等多久,大夥能夠脫手了嗎?”
麵對這個周姓領導喋喋不休的鼓動和不時提起的表示,建功心切的閻行確切有些心動了。
再然後,這一股流竄三輔的流寇趕上了剿匪的漢軍胡人馬隊,固然流寇們善於藏匿流竄,但和來去如風的胡人馬隊在田野遭受,卻底子就逃脫不了追擊。不到半晌,上高低下一窩賊寇就被一網打儘,不管是作歹多年悍賊頭子還是新裹挾入夥的蛾賊都被凶悍蠻橫的胡騎給砍了腦袋,唯獨周良仰仗一口在賊窩練就的花言巧語,謊稱本身是方纔被賊人擄掠的三輔士人,又幸運逃過了一命,被胡騎為首的漢人騎將給帶回了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