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李知州是個大忽悠[第2頁/共4頁]
按明初朱八八在洪武十七年定下的端方來講,科舉測驗每次考三場。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詞五條,詔誥表外科一道。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
趙彥見劉景吐了吐舌頭,不由會心一笑,隨後站到劉景身後,悄悄的等候著後續的考生們入場。
不過,國朝乃是人治,前人立下的端方便是用來被先人突破的,現在洪武大帝作古已近五十年,縣、府一級的測驗已然變的非常自在,考甚麼全憑當時的主考官情意來決定。
待到辰時五刻擺佈,天光放亮,考生俱已入場,便有兩名衙役舉著牌燈開端在場內巡行,上麵貼的便是此次所考的題目,彆的另有十幾名書吏在場內遊梭,起監督之意。
錢良才已然從本身的考藍裡取了兩個飯糰出來,一邊遞給趙彥,一邊笑道:“賢弟可彆承諾他,劉兄早慧,十四歲時便夜禦數女,早已是州中秦樓楚館裡的常客。你若應下,到時受不了引誘而致元陽早泄,憑白損了根底。”
之前隻掛念著向李夫子就教經義以及測驗內容,倒是忽視了這些細枝末節,本身與便宜老爹也冇有這個知識,隻想著出來寫文章交了卷子便算完事,倒是忘了這測驗要一整天,確切應當帶些食品的。
到了卯時末辰時初,天涯晨光微露,此次縣試考生俱已入場,便有那衙役將州學大門一關,威風凜冽的站在門口當起了門神。
何如打算趕不上竄改,過了將近一年,李知州已然忘了這茬,臨到縣試時貳心血來潮,俄然變動了題目,固然也是摘自《大學》內裡,卻與之前阿誰題目驢頭對不上馬嘴,這可坑苦了趙彥。
既然臨時無事,趙彥便將小揹簍內裡的筆墨硯台取出,一一擺放好後,又從考場中早已備好的筆洗中取了一些水,開端研墨。
本來李知州偷偷將四書文的題目流露給了趙彥,便是《大學》內裡那句‘湯之磐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消其極’。
坐定後,待那小吏回身走了,趙彥四周打量了一眼,發明這個坐位間隔堂上不遠,透過人群空地,連李知州臉上那顆痦子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劉景這位出身官宦世家的公子哥,看起來吊兒郎當,提及話來倒是句句暖民氣,趙彥衝兩人前後拱了拱手,而後心中將這份情悄悄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