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原料[第2頁/共4頁]
山羊鬍見兩人就要走出店門,俄然喝道:“且慢。”
趙彥見對方話語說的斷交,不似作偽,卻還是不斷念道:“如果我要很多,也不能便宜分毫麼?”
山羊鬍將目光從算盤上移開,見到趙彥所指的東西,慢悠悠說道:“那是堿石,從河南開采來的,是南陽府的特產,用來蒸饅頭最合適。”
趙彥話語中有些衝突的處所,王麟聽的暈頭暈腦,再想細問的時候,卻發明趙彥已然大步拜彆,他也隻得邁開步子追逐而去。
趙彥猶自有些不敢信賴,本身竟然這麼輕鬆便壓服了便宜老爹趙信,在他想來,就算趙信再開通,麵對本身這個半大孩子說出的配方,特彆是這個配方還來源不明,如何也不會等閒便鬆口承諾,哪曉得本身完整將事情想龐大了。
趙彥笑道:“好,那就多謝掌櫃了,不過我二人也不知其他店鋪中堿石的代價與質地如何,總要貨比三家才行,還請掌櫃包涵。”
一來到街道上,王麟便將內心話說了出來:“師兄,剛纔那老頭兒說話不清不楚的,先說那堿石不是他的,半文錢也便宜不了,厥後見我們要走,卻直接給你一斤降了一文錢,這不是有弊端麼?你說那堿石到底是不是他的?”
在趙彥的影象中,他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是明朝嘉靖年間湖廣、江西一代的鹽價,在三四分銀子到一分五厘銀子之間顛簸,一兩銀子是十錢,一錢即是非常,一分銀子也就是十文錢,也就是說嘉靖年間南邊的鹽價,在三四十文錢至十五文錢之間顛簸,北方產鹽地少,相較於南邊來講,鹽價應當會貴上一倍到半倍。
趙彥已經把製作番筧的原質料在心中列舉清楚,除了油脂與堿石以外,第三種原質料便是生石灰,這個很好采買,畢竟生石灰自南北朝時便已遍及被前人們所利用,並且在此時的代價還很便宜,一斤石灰石隻需求兩文錢。
“照你這麼說,這個老羽士倒是和那些話本中陳腐的讀書人很像。”趙信笑了兩聲,又道:“既然你已經把帳都算明白了,那我明日便和你一起去城裡將東西采買齊備,然後我們父子倆便照配方試著熬製一次,如果製出來的番筧真的比皂莢和皂團好使,那我就辭工,然後租個小院子專門做這個買賣。”
本來如果找不到堿的話,趙彥還籌算用草木灰來代替,誰曉得趁早不如趕巧,正幸虧這裡碰到,暗自感慨了一句運氣以後,趙彥又問道:“那這個堿石是如何賣法?”
趙彥編的這個故事很有些縫隙可尋,不過趙信冇想到兒子會編故事騙他,倒是百分百信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