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情總被無情惱[第1頁/共3頁]
這隻是一種身為女子的直覺。
猶記得十四歲那年的女兒節,我第一次收到了來自璿璣閣的聘請。當時,我立於這參星台上,是多麼表情?
幾位及笄的公主也一併在列。
固然國師不是貧寒墨客,我也不是阿誰繁華蜜斯。但情愛不正如書中所寫的那樣: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國師若至心機慕我,怎會一年隻相約一次。以他的身份,扮作侍從入府非易事,但平常拜訪卻駁詰事。
於一片花香當中,再睜眼,又是熟諳的雕花床幔。
因而歡樂赴約,又來到了瞻星樓。因收到聘請後隻顧著刻畫妝容,未用早膳,在等待間吃了塊苦澀適口的糕點。用畢,伏案眯了起來,次日又於本身宮中醒來。
為了流蘇免於擔憂,我並未讓她曉得女兒節那日產生的事。隻在次日讓府裡年長的嬤嬤查抄了下身材,並無非常,才放下心來。
又一年的女兒節,我再次收到璿璣閣聘請,心胸著又有瞥見到信仆人的神馳。因從中午候至傍晚,閣內不見侍從又隻要我一個,閒來無事賞了賞傳聞是國師親身種植的蘭花。
麵龐令人看不逼真,但他一頭質傲清霜的及腰長髮卻令人過目難忘。
而我隻不過是受過先皇照顧的郡主。
我始終想不透國師為何總在女兒節這日聘請到我璿璣閣。即便我我的麵貌盛名在朝堂表裡,但與國師比擬,可否稱被騙朝第一美還未可知。
世人所猜想的國師為我麵貌所傾倒,明顯是無稽之談。更何況,在積年的女兒節裡,我雖收到國師的聘請,然並未如宮人所想,與國師花前月下,濃情密意。
七月初七,女兒節。
我不明白這統統到底為何。
站在皇城最高的參星台望去,夕照下,一輛輛輦轎如流水穿過宮門,又路子數座宮殿,儘數彙入燈火光輝的禦花圃。
我私覺得著“瞥見”跟“盼見”意義差未幾,是以滿心都是被人表達愛意的歡樂。固然坊間多傳播著歌頌我麵貌、表達愛意的詩句,但到底與直領遭到如此直白的情信有所分歧,何況信的仆人又盛名於京都。
連京都街頭巷尾玩耍的孩童都曉得,住在皇城璿璣閣瞻星樓裡的國師一貫是行跡不定的。
坊間所傳播的對國師麵貌的描述,恰是這個版本。
我大抵冇甚麼心機在這參星台上瞭望,反倒在瞻星樓裡坐立難安。
皇室公主與萬民尊崇的國師聯婚,皇權與神權連絡,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據為祭天大典鞍前馬後的國之棟梁,禮部尚書口述,國師姿容無雙,驚為天人。
即便我未曾經曆過情情愛愛,模糊也感覺,不該如此。但那裡不該,卻又說不上來。
如同往年一樣,太後在禦花圃裡擺開了流水宴席,受邀的都是我朝待字閨中的貴族少女與尚未婚配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