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村·後溝[第1頁/共8頁]
從他們口中得知,這個村的村長是最後一個搬走的,統統的黨員都走了,剩下四口人都是淺顯村民。
說到木木溝,他說:“我這屋子是十幾年前修的,用的木頭都是這溝裡的樹。這條溝是大叢林,厥後都砍光了,疇前的人不說其他,有飯吃就行,就曉得種地種地種地,到這裡是一起種地種上來的,現在都荒了,你們出去的時候看到了吧,那地都荒得怕人。這裡的樹前十幾年都砍光了,當時候人都想著要走了,又冇有錢,就偷偷地砍木頭燒柴炭賣錢,好木頭沿山口放下來賣給河南家,現在都冇了,一棵都冇了。這處所好住,前十幾年娶媳婦也好娶,今後就越來越不好娶了,一批批的人走了好幾次,冇有人了,誰還情願嫁出去。”
白叟說:“人家走就走哇,我不走,人家說不能住,可我感覺這裡能住著哩,這裡好,種甚麼長甚麼。我本身種著四畝地,打下的糧食充足吃了。山裡有的是藥材,甚麼藥材也有,每年賣點藥材也夠我零花了。我老了,老骨頭就埋在這裡吧。”
這座小村依山而建,統統的屋子全數用了赭紅色的石板壘砌而成,一家家隨山勢層層迢遞著向上延長,高低相間,參不對落,疏密有致,擺設擠一種渾然天成的唯美格式。但是,和上麵看到的阿誰村莊一樣,已然成為一堆廢墟,這堆廢墟悄悄地鵠立在崚嶒的山嶽下,和夏季鬱鬱蔥蔥的山色構成了極大的反差。一隻小花狗站在石板路上,身子淹冇在了荒草中,暴露個猴樣的腦袋和睦地看著我們,意味著村莊裡另有人住。
“你幾個孩子?”
我問他:“你一小我住在這裡不驚駭嗎?”
我問:“搬走就搬走吧,為甚麼要把屋子拆了呢?”
我隨老媽媽來到她家,院子固然破敗不堪,但老媽媽住的家卻清算得潔淨利落。山西人,不管多窮,總會打理的乾清乾淨。院子裡有一隻小狗仔,瞥見生人嚇得鑽進屋裡去了。老媽媽說,這隻小狗是她在內裡撿來的。我很想問卻冇美意義問的一個題目是,她兒子為甚麼不娶媳婦。和老媽媽說了一會兒話,探聽到上麵另有一個村莊叫後溝,離這裡不遠,村民隻剩了一小我,還是一個殘疾,一條腿冇了。不曉得這位殘廢的農夫是如何過日子的,想去看看,但是路不好走,車上不去。老媽媽說:“走路也不遠,就半裡路。”然後送我們出來,一向送到村邊。指著山崖上一個黑黑的洞口說:“阿誰洞內裡有五靈脂,你拍一張吧。”
這幾句話說得我大笑起來。
踅出巷子,進入楊柏大峽穀,但見峻嶽崇崗,丹壁萬尋,一邊是深溝大壑,另一邊是萬仞高山,目之所及隻是一個綠,無邊無邊的綠,遠遠近近的綠,綠成了一片恣肆汪洋,分不出層次,分不出深淺。逛逛停停拍拍,山風送爽,能聽到峽穀深處模糊傳來的溪流淙淙,各種斑斕的小鳥鳴啾著出冇在林梢灌木間……而令人揪心的還是是沿途一座座的廢墟,那些廢墟大多臨崖而立,有石磨石碾,有石牆石凳石桌,有古槐參天,有白楊蕭蕭。此中一處最美的廢墟,常常令我心機泛動,設想著甚麼時候帶上帳篷在此處住一宿,坐在石凳上,飲一壺老酒,賞山間明月,聽蟲鳴鳥啼,感受一番做隱士的滋味……現在此處被牧羊人做了羊圈,一大群長著犄角的山羊們被關在內裡,從門洞裡探出腦袋來獵奇地和我對視著……來到後龕村,欣喜地發明竟然有了人氣,這個村落本來也是被燒燬掉的,一向以來隻要一戶村民。瞥見“農家樂”的牌子在村口豎起,歡暢得我大呼起來。一打問,才曉得是村長攜夫人率先返來生長旅遊業了。終究,有人肯返來了。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多麼樣的其樂融融啊。至心但願著這些東西不要喪失得那麼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