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 眼光放在世界的是大商人

眼光放在世界的是大商人[第3頁/共3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章

也能夠說,華為的國際化是中西連絡的國際化,是具有華為特性的國際化,華為之以是能穩紮穩打進入國際市場,就是因為任正非在對華為的辦理上,一向都是高要求,要與國際上的大企業收縮間隔。跟著華為越來越國際化的生長,本來的差異越來越小,到現在,已經是那些企業與華為有差異了,是他們需求追逐華為了。

環球化是不成製止的。早在1995年,任正非就清楚地熟諳到了這一點,海內通訊骨乾收集已經根基鋪設完成,海內電信根本設施大範圍的投入期也即將疇昔。到時候,海內的市場很難支撐華為這麼大範圍的企業再持續良性生長。想要尋求新的衝破,保持企業的運作,華為就必須尋覓新的生長空間,國際市場就是華為要踏足的新舞台。

默多克不甘心隻運營這一份處所報紙,他為報社製定了跨國運營的計謀目標。1963年,他采辦了香港亞洲雜誌公司28%的股分;1964年,又采辦了新西蘭惠靈頓的《自治報》;1968年,具有了美國汗青上最悠長的《天下訊息報》個人49%的股分;1989年,領受了柯林斯出版公司。默多克在環球掀起了高潮。

在一次媒體的采訪中,李嘉誠曾對環球化做出瞭如許的解釋:“‘環球化’是國與國的資金、科技及資訊相互連絡,與本地文明、地區、傳統及民出產生拉力。環球化要麵對的是在分歧層次的環球性合作。比方,麵對開辟中國度,必須與其昂貴的勞工合作;麵對發財國度,又必須與其教誨程度、貿易、稅製及市場合作。環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經濟不會隻是長久的征象,而是一個耐久的方向。”在一些企業家眼中,奇蹟的生長普通還是以本土較為穩妥,但是,在這個天下經濟一體化的期間,目光隻範圍於本土,舞台未免太小了。勝利的企業家都會將本身的企業打形成跨國個人,插手到更大的經濟合作格式中去。

1992年3月,李嘉誠與另一名香港商界巨擘郭鶴年通過香港八佰伴超市個人主席和田一夫的牽線搭橋,帶著60億港元親赴日本劄幌生長房地財產,兩位商界巨擘的到來,引發亞洲經濟巨龍日本商界的震驚。

顛末數年在本地和外洋儘力開疆拓土,李嘉誠堆集了很多經曆,眼界也變得更加開闊,而他旗下的企業也越變越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