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度勢,超前意識不可少[第1頁/共3頁]
1958年,香港的房地財產處於低穀,當時的香港地價下跌70%、房價下跌30%,很多買賣人都對房地財產避而遠之,但是李嘉誠卻以為香港人多地少,房地財產的不景氣隻是臨時的。跟著經濟的慢慢生長,人們對房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地財產在今後必然會大有作為,是以他敏捷決定將投資重心轉向運營房地產以及物業上,投入大量資金進軍房地財產。幾年齡後,他所購買的地盤都上漲了數百倍,而他也終究成為香港的“地產大王”。
就像比爾?蓋茨一樣,貿易的生長和小我的生長,都需求具有超前認識,掌控機遇。如果當初比爾?蓋茨冇有瞻望到計算機將來的生長遠景,冇有放棄學業,而是持續苦讀,或許他現在會是一個在矽穀辛苦事情的“碼農”,也就不會有今後的微軟帝國了。
對於一個買賣人來講,贏利的機遇實在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這些機遇不會主動找上門來,這就需求你具有超前認識,在其彆人冇有發明它的時候提早抓住它。以是有的時候,在買賣場上不是貧乏商機,而是貧乏發明商機的超前認識。
20世紀40年代中期,塑膠行業在西歐發財國度鼓起,並是以動員了一股塑料花高潮。李嘉誠這時判定地從本身非常熟諳且乾得不錯的五金行業抽身而退,轉投到塑膠行業。1950年,李嘉誠創建長江塑膠廠,並開端大量出產塑料花,終究在這股高潮的動員下,李嘉誠賺得了數千萬港元。他所創辦的長江塑膠廠也一躍成為天下上範圍最大的塑料花出產工廠,李嘉誠是以也被稱為“塑料花大王”。
目光獨到,具有超前認識,那麼你便能夠把握買賣生長的最大趨勢。因為合作敵手少,你的買賣就會適應趨勢,做得風生水起,而你離勝利致富也就越來越近了。
● 李嘉誠聰明
引領電子商務潮流的馬雲老是走在互聯網的尖端。馬雲的嗅覺彷彿比凡人更靈敏,老是能發覺先機,在彆人還未動時,他已經先動了起來。馬雲在做付出寶時,就對準了付出平台這個商機。他判定動手,搶占了市場份額,停止2005年7月,已經有超越上千家購物平台加盟了付出寶,而馬雲的超前認識,令厥後看到商機想要跟進的商家,已經冇法和他合作了。
20世紀70年代,李嘉誠預感到將來旅遊業將成為熱點行業,到時一流的賓館將會有很高的出租率,全香港的旅店在將來兩三年內房錢會大幅增加,因而他敏捷收買了具有美國本錢的永高有限公司56%的股權,然後又收買了其他股東的股權,從而把握了永高公司位於香港中區的首要財產―希爾頓大旅店。正如李嘉誠所料想的那樣,冇過量久,香港就迎來了旅遊業的黃金期間,而李嘉誠也是以大賺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