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有創新思維[第2頁/共3頁]
李嘉誠曾說:“做買賣有三種體例:一是創新,二是改進,三是跟風。創新吃的是‘一招鮮’,固然不易,一旦使出來,卻吃力少而收成大;改進是在彆人的根本上做得更好,雖不易形成顫動,後勁卻很足;跟風是跟在彆人前麵亦步亦趨,如許做起來較輕易,風險也較小,但跟吃彆人的殘羹冷飯差未幾,收成有限。” 人間萬物每天都在竄改,天下上冇有一成穩定的東西,日升日落,鬥轉星移,竄改是不時候刻存在的,統統的事物都在竄改。如果冇有新思路、新創意,很輕易被淘汰,隻要具有了靈敏的嗅覺,具有“變”的看法,才氣夠永久前行,處於不敗之地。
正如李嘉誠所說:“為了適應期間生長竄改的需求,也為了企業本身的儲存和生長,企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手腕、以效力為核心,重修企業形象。”買賣場上的竄改風雲莫測,每一天乃至每一分鐘都在產生著竄改,以是作為社會財產階層的販子更要緊隨期間的生長,恰當調劑本身的投資戰略,在這個多變的期間中找到屬於本身的生長空間。那些一成穩定的販子終將會被這個社會淘汰,而那些能夠掌控闤闠脈搏,永久站在期間前沿的販子,纔會是最後的贏家。
● 李嘉誠案例
陶徒弟一輩子都在小鎮上待著,他運營著一家豆腐作坊,以此為生。但是比來幾年,陶徒弟發明豆腐作坊的買賣越來越難做了,人們開端不上門來買豆腐,就連之前的老主顧也不再幫襯他這裡了。
有人曾做過如許的統計,在20世紀初的天下大型企業中,至今仍能位居天下500強之列的隻要3%擺佈。很多公司在經曆了風風雨雨以後,終究銷聲匿跡,導致這類征象呈現的啟事當然有客觀環境等身分存在。但是我們不可否定,在一樣的環境下,有的企業能夠主動適應潮流,適應竄改,持續不竭地獲得令人讚歎的成績,有的企業卻因為不能持續創新,不肯竄改而被擠出了支流的舞台。
細心咀嚼以後,陶徒弟發明這家賣的豆腐公然很好吃,比本身做的豆腐是要強很多。他找到那家店東,去請教做豆腐的秘方。那家店東指著牆角放的一個機器說道:“我冇有甚麼秘方,不過是這台豆腐機器的功績。”
這天,因為冇有多少買賣,陶徒弟早早地關門,去街上遛彎。他走到一到處所,發明在一家店鋪前擠滿了人,大師都在列隊買那家店鋪的東西。陶徒弟感到獵奇,也走疇昔看一看,到底是甚麼讓大師這麼愛好。
同年12月7日,李澤钜破鈔近2000萬港元購得www.tom.com這一域名。16日,該網站正式推出,短短兩個月時候,註冊人數就敏捷激增到4萬多人。2000年2月23日,是網站遞交認股申請表的最後一天,有超越40萬的香港人湧到香港上海彙豐銀行10家分行遞交認購表格,一時候人流湧動,導致很多門路呈現擁堵,店鋪冇法普通停業,人群排起來的長隊乃至長達數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