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娘茶館[第3頁/共3頁]
現在已是乾隆年間,打賭的法律猶在,朝廷禁例未開,隻不過跟著政權的穩固,社會的穩定,朝廷垂垂鬆弛了對前朝之鑒的警戒心機,羈繫漸漸放鬆,很多達官朱紫暗裡裡乃至帶頭參與打賭。上行下效,因而打賭之風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敏捷伸展開來。隻不過打賭仍然是檯麵底下的行業,不能見光,以是纔要靠春娘在店中坐鎮,仰仗著她在吵嘴兩道的麵子,開暗局的才得以在她茶社中隔三差五構造著沔口鎮上數得著的大場子,當然給春孃的抽頭也是豐富得很。
春娘茶社在聚寶街乃至沔口鎮都是赫赫馳名的,倒不是因為這茶社的豪奢,而是另有彆情。顧名思義,茶社的名字源於她的老闆娘,一個姓嚴**孃的孀婦,三十不到的年紀,生的是如花似玉,豔名遠播。茶社依水而建,背靠船埠,門臨大街,水陸均是要道,常日裡客似雲來,久而久之,竟然成了沔口鎮三教九流的會聚之所,是聚寶街上茶寮的第一塊金字招牌。能在這魚龍稠濁之地開茶社,何況還是個俏孀婦,天然有分歧平常之處,不然不是被擠兌死,就是被惦記上,總之冇有點來頭和道行是不成能站住腳根的。
後院中的庫房本是存儲茶葉、菜蔬、糧油的處所,因為背臨船埠,四周又是隔著馬路的三不靠,加上高大的院牆和茶社前廳的禁止而鬨中取靜,院子外邊便於佈下暗樁,萬一有事,又能從後門水路遁逃,以是便被選作了開暗局的寶地。此時現在屋子裡呼嘯聲震天響,賭的正昏入夜地。
不過經曆風雨以後的春娘日漸內斂,固然江湖氣不減,但火爆性子倒是改了很多,也從不欺人,乃至於這沔口鎮上牙行攬客、江湖道上平事吃茶、各大行會聚閒談買賣,官差公人納賄通門路,乃至開暗寶局聚賭,四方雜處,群英聚集,蘿蔔開會的各色人等紛至遝來,隻如果進了這春娘茶社,就從冇有過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