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文淵閣[第2頁/共4頁]
大殿正中擺放著一把龍椅,兩邊的扶手雕鏤著精美的龍頭,龍椅上坐著其中年人——大趙貞元帝宋宇仁。兩側的四根大柱中間各擺放著一條長案,案上堆滿卷冊文書,並齊劃一整地擺放著筆墨紙硯但冇有座椅。
調任彭朝棟陝西總督為遼東總督是徐鴻謙上的奏疏,見呂宗成將鋒芒指向本身,徐鴻謙立馬反擊,“本年朝廷虧空七百四十萬,遼東鎮軍的軍費就占了三百二十萬,前總督高廣北伐不成,反喪師丟地,遼東的殘局唯有彭總督有才氣清算。至於陝西的流寇反叛不過是疥癬之疾,又何來能成燎原之勢一說,次輔這是唯恐天下穩定嗎?本年冇有高廣兵敗,又哪來的那麼多虧空!”
站在左案案首的首輔徐鴻謙清了清嗓子,以恭謹的口氣說道,“本年六月江南九府大澇,八月陝西大旱,玄月陝西流民發難,年底又攤上遼東戰事,賴皇上宵衣旰食,本年才挺了過來,當今我大趙挺過了最艱钜的年事,聖上賢明,天佑我大趙,隻要君臣同舟共濟,局勢定然能夠好轉,複興我大趙指日可待。”
“愛卿所言甚善。”宋宇仁讚成的點了點頭。對徐鴻謙的這一番話非常附和。
“你們兩個奴婢在這兒瞎咕噥些甚麼呢!”一盞大紅燈籠的殿簷下,不知甚麼時候冒出來個大寺人,兩個小寺人提著燈籠服侍在那大寺人身後。
無邊通俗的夜空覆蓋著紫禁城。殿宇的長廊下,兩個年青的寺人地寺人點著燈籠。
“普天之下能有資格走這條路的人可冇幾個。”一個行人笑了一聲,加快前行的腳步。大趙帝國有八萬官員,此中京官四千,而能有資格走上千步廊進入文淵閣的官員獨一寥寥數人。能走上千步廊對於大趙的官員來講是莫大的殊榮。
“自高廣兵敗以來,我說的話在朝中已經冇有分量了。”呂宗成黯然神傷,“接下來要剿滅東南海寇、倭寇,我倒是很擔憂貞賢吶。”
四根大柱後襬放著四座銅爐爐子裡燒著火碳。火炭披收回的熱量是大殿內暖和如春。
“愛卿說說看。”宋宇仁將目光從徐鴻謙的身上轉向蘇恪。
一個寺人墊著腳尖,擦了下火絨,冇有擦燃。那寺人搓了搓被凍的麻痹的手,往手心哈上好幾口氣,又持續擦了好幾下火絨終究將火絨擦著。
一聽到打,兩個小寺人的要求聲變得很慘痛,邊抽泣邊叩首告饒。黃公公黃崢是緝事廠的大寺人,平素以狠辣令人退避三舍。他要打兩個小寺人即使幸運不被打死也要褪三層皮。
正說間,二人不知不覺走到了午門門口,各自道彆上了自家的車架,消逝在茫茫夜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