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書中自有千鐘粟[第2頁/共3頁]
此次他是想去找一本字帖到臨摹,讀書人除了學問要好,字也是非常首要的一個評判標準,而這也恰好是他的弱項,如果能夠找一套時下比較風行字帖就最好了。
俄然間在書架最上方的一個角落中,範銘看到了一本不起眼的字集,但是那封麵上的字讓他有點欣喜若狂,竟然是《自書詩帖》!
北宋四大書家“蘇、黃、米、蔡”,在宋朝乃至全部書法史上都能夠稱得上是頂尖。
印象中王安石曾以為“欲一品德則修黌舍,欲修黌舍則貢舉法不成穩定”,隧鼎新貢舉法,廢明經、存進士,專以進士一科取士,熙寧三年,進士殿試罷詩、賦、論三題而改試時務策。
看來這還真是來對了時候,如果真的靠詩、賦、論的話就算給他十年的時候也不必然能比得過在這個環境下長大的讀書人,但如果單考時務策論的話,這他倒是有些上風。
門房老福頭認得範銘,明天同戶長一同來過,也曉得要來書房借書的事,因而拿了鑰匙領著他來到了書房中,交代他一些端方以後就關上門退了出去。
細細的體味此中的滋味,好久冇有體味到的那種讀書的快感驀地間溢滿心間,“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這類學和仕之間的必定聯絡範銘俄然之間彷彿通透了很多,或許這就是人生最大的一項興趣吧。
將這本筆帖謹慎的藏入懷中,欣喜之餘範銘接著掃了掃書架,肯定冇有再合適他的書以後就走出了書房,眼下萬事齊備,隻欠當真讀書了。
並且後代的標準字體宋體就是在這個期間構成的,在這個期間如果冇有一手好字的話也是絕對混不開的。
“收了,收了!”龔老夫子擺了擺手,“你家道不好,還要做工,加上年事已大,不必與彆人同窗,從明日起就在家中複習,有不懂的處所就來問我,我會定時查抄功課,不得偷懶。”
讀書一事需求的是一天稟,二則需求勤懇,這兩樣在龔老夫子看來範銘都冇有,家中困頓的貧家後輩普通很少能夠對峙下去,是以也就順手給了他兩本手抄的《幼學文》和《千字文》,讓他背誦並謄寫一遍返來,以考據他的功底,但時候並未限定,隻說完整背熟以後再來交功課。
設想著將來金榜落款時,體驗體驗此人生三大幸事中的頭名,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種暢快感受,範銘又不由的模糊等候起將來的科考來,這是後代阿誰虛華的社會絕對體味不到的。
蔡襄的《自書詩帖》恰是北宋四大書家“蘇、黃、米、蔡”中的蔡,也是他最喜好的一個書法大師。蔡襄書法秉承晉唐氣勢,並且略加創新,蔡襄固然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也是全部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頭人物,最首要的是蔡襄已顛季世,他的筆帖已然成了遺言,也不曉得這本筆帖是不是真的蔡襄的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