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折花不是憐花客[第5頁/共5頁]
用太多當代用語,唐寅美意替對方轉換:「就是厚顏無恥。」
溪邊的樹不算大,但袁絨蓉身材纖細,側身掩蔽已充足清算打扮。
「絕對不會是金人。」
「說一句怕了,本少爺就放過你。」
桃花溪上點點落紅,染成了一條花河。
目睹不必然為憑,唐寅等她親口說。
龐公子養尊處優,何時被人這般輕辱過,氣急廢弛地詰責。
康王、宰相張邦昌為人質,大翎朝將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割讓給金人,作為媾和前提的動靜,傳入添夏村時,桃花塢的桃花已謝了大半。
唐寅遠遠聞聲了,悄悄皺了眉頭,男人聲音過分宏亮,滋擾桃花溪的喧鬨。
這年月朔個官字壓下來,能省很多的事,村民放下一顆心,逐步散去。
往年帶著青樓女子來此觀紅撈花的文人不見蹤跡,戰事在村莊裡口耳相傳,大字不識一個的羅二大,拿著一張討賊文,放著餅擔子不管,坐在茶坊裡,和村民你一言我一語漫罵奸臣誤國。
怡然得意的光陰被一輛停在溪邊的馬車粉碎了。
溫暖的陽光,微涼的風,柔嫩翠綠的草地,潔淨的氛圍,流水淙淙,不時飄過的片片桃花瓣,桃花源也不過如此,唐寅一眼便愛上被桃花樹包抄,有點與世隔斷味道的添夏村。
聽到唐寅平靜穩定闡發短長得失,袁絨蓉重新評價這個一口歪詩的少年,感覺他年紀不大,有些玩世不恭,措置事情來卻成熟慎重,又因為餘悸猶存,不知不覺對他多了點依托。
主子剛走,馬車卻私行駛離來時的位置。
這一身不堪入目,被人瞥見,袁絨蓉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乾脆信賴唐寅到底。
見龐公子視野看向火線,唐寅又彌補:「你不說,袁女人又怎會開口,做為花魁天然曉得甚麼該說,甚麼不該講。」
「天還是會垮。」
「妾身忸捏。」
「大翎朝地大物博,即便失了北方,退守南邊乘機反攻,終有一日會光複國土,再創光輝亂世。」
唐寅做畫時,左手托腮,唉了一聲,換到右手,又歎了一口氣,好似大翎朝亡了,金人明天就要度過桃花溪,殺進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