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1頁/共3頁]
李素沉默著點點頭,心境有點亂。
漸漸踱步走到涇河邊,看著波光粼粼的河麵,郭駑忽生詩意,想吟出一首對勁的詩來,既能表達本身的表情,又能為本身的文才添上一筆濃厚的經曆。
一個花三百文雇人種地都要心疼很多天的莊漢,給兒子買五百文的文房器具卻連眼都不眨。
郭駑本是長安人,幼時家道頗豐,父母給他請了先生,十年寒窗苦讀,終究很有文才,但是花無百日紅,成年後父母放手人寰,偌大的家業留給他,郭駑隻是墨客,不善運營也不善持家,家道因而漸漸式微,最後落得賣房賣地,與妻兒居於親朋家中,寄人籬下的日子過了三年,其間也考過科舉,投過行卷,但是如石沉大海,杳無訊息。
為將來做好了籌算後,李素起家往屋外走,也去自家地裡看看,不能讓老爹一人忙活。
這是條財路啊,後代的造紙如何造來著?彷彿在現有的造紙工藝內裡摻了某種生果的汁,以及增加麻纖維用來加強柔韌度,麻纖維和桑皮彷彿還要事前用熒粉漂白,如許造出的紙烏黑潔淨,韌度強,不易碎……
郭駑走在鄉間的小道上,負動手眯著眼,看著垂垂西沉的落日,嘴角勾起一抹輕笑。
李道正滿臉含笑,重重拍拍李素的肩:“好好讀書,讀好書仕進咧,陛下給你封太醫署的官不可,辭了就辭了,我娃將來不做治病的大夫,要做上馬治軍上馬管民的大官咧。”
紙是很淺顯的麻紙,略微揉搓一下便破裂了,托東漢那位名叫蔡倫的寺人的福,造出的紙給天下的讀書人帶來福音,但是紙的質量還是太差,跟後代潔白如雪的白紙差遠了。
李素捧著紙墨,感覺沉甸甸的,紙墨不重,父親的希冀捧在手中,卻令他雙手微微發顫。
這是郭駑此生最大膽也是最明智的決定,投書三今後,公主府派來了一名寺人,傳達了東陽公主的意義,請郭先生入村塾教書,月俸黍米兩鬥,錢四十文。
都是財路,得記下來,將來偷偷摸摸開個小黑作坊,一聲不吭造紙印書,悶聲發大財,關頭技術把握在本技藝裡,誰要也不給。
很好,很勵誌,充滿了主動向上昂揚圖強的意味,但是李素神采卻有些陰沉。
李素將羊毫開了鋒,硯台裡滴了點水,新買的墨條在硯台上緩緩磨了一陣,然後用心機考著繁體字的寫法,很久,終究落筆。
決定了,就放在這裡吧,本身不看便是。
李素拈起麻紙的一角,謹慎地揉了一下,公然碎了≥,。
這筆臭字實在太丟臉了,可謂慘不忍睹。
最後一筆收鋒,大功勝利。
“我……我,我學詩咧!學到好幾句,甚麼床前明月光,疑是……疑是地上那啥,對,地上霜!另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王樁被老二一激,影象如有神助,磕磕絆絆把李素上午唸的兩句詩回想起來了,但郭先生教的《千字文》……不美意義,一個字都冇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