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2頁/共3頁]
李世民叮嚀道:“但有發起者,每人均寫於紙上,由內侍交至朕的手中,不得鼓譟。”
新皇即位,另設年號本就是應有之意,自古便是如此。不過年號意義嚴峻,非比平常,非朝之權貴或飽學之士不敢擅言。
李恪的聲音固然不大,隻要四周幾人能夠聽到,但細心說來仍舊有些失禮,畢竟這些年號都是朝中大臣所提,李恪一個孩童總不該去批駁甚麼。
“本日朕初登皇位,欲定來年年號,眾卿可有發起?”新帝年號乃是大事,酒過三巡以後,李世民便當眾提了出來。
即位大典閉幕後已是中午,依以往規例,當留五品及以上大臣入太極宮麟德殿宴飲。
那些武臣大多出身行伍,雖通些文墨,但也非常粗淺,要他們上陣殺敵,萬軍叢中取大將首級亦駁詰事,但是提一個年號,卻難住了他們,前後一盞茶的工夫,不過才呈上去十多個備選的年號。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承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軍裝更不著,本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承平秋。”
光天殿中,跟著一陣琴音如流水般傾斜而出,緊接著一陣麋集鼓點聲響起,讓人彷彿置身大勝以後的疆場。
孔穎達之言一出,滿朝的武城紛繁坐不住了,此中更以陳咬金和尉遲敬德的脾氣最為火爆,就差指著孔穎達的麵罵出來了。
李世民口中念著這些年號,眉頭卻微微皺了起來,明顯,這些年號中無一是叫他對勁的。
“寂靜,須知你等俱是朝中大臣,而非販子商販,現在鼓譟成何體統!”李世民見狀,當機輕喝了一聲,叫住了眼下混亂的場麵。
唐朝民風開放,冇有那麼多的端方,這些武臣又多是跟著李世民一起打江山的人物,那裡會將孔穎達看在眼中。
所謂昭文,光昭文事也,寄意現在天下已安,武事當次,以文事為先,孔穎達本就是儒家門人,會如許想天然也在道理當中,可他卻冇考慮到,現在在光天殿中坐著的可有很多武臣。
“咦?”李恪眉頭輕鎖,悄悄地喚了出來。
彰武、貞亨、元初、鹹興...
李恪回完了李世民的話,稍稍頓了頓,接著,他便在李世民另有長孫無忌等滿朝文武的諦視下吐出了兩個字:“貞觀。”
奏秦王破陣樂已臣李世民宴飲前的規程,一曲奏罷,大宴方纔開席。
此時的李恪已經冇有了退路,李恪迎著李世民迷惑的眼神,隻得硬著頭皮站起家來,俯身道:“兒臣方纔偶爾想得一個年號,本也想以此為父皇分憂,但自發才疏學淺,也不知該不該在父皇和眾位飽學之士麵前獻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