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2頁/共3頁]
秦叔寶何許人也,當朝翼國公、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功勞無數,這般人物竟會親身為李恪牽馬執鐙,實在叫李恪驚奇。
李恪看著麵前的一幕,上千人整齊齊截地施禮跪於地下,心中一顫。
“殿下,待你自北地還國,便是這大唐風雲為之色變的時候,我等著那一天。”一陣輕風拂麵,吹動了岑文字的衣袂,也帶走了他嘴角的喃喃細語。
一邊說著,秦叔寶竟又親身拉過馬韁,牽馬白馬走在了前麵。
李恪看著麵前的場景,眼眶竟不由有些潮濕了。
跟著商定合盟時候將至,空中本來稀稀拉拉的細雨竟緩緩停了下來,到了巳時,天氣已經垂垂放晴了。
秦叔寶彷彿也看出了李恪眼中的猶疑,竟牽馬走到了李恪身前,單膝跪於地下,對李恪道:“末將恭請殿下上馬!”
“恭送殿下。”
民望這類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常日裡看起來乃至冇有半點感化,但一旦到了關頭的時候,卻有著非比平常的意義,而本日,李恪的民望已經遠超其他皇子,乃至是太子李承乾了。
李恪看著對峙著膜拜於身前的秦叔寶和監門衛眾將,他曉得,這是大唐朝廷賜與他的禮遇,而他也冇有回絕的來由和餘地。
......
“如此,本王便失禮了。”李恪說著,便踩著木凳,在秦叔寶的攙扶下上了馬。
“恭送殿下。”
秦叔寶的軍略也許比不得李靖和李績等人,但他一身武力冠絕全軍,除尉遲敬德外,無人能與他平分秋色,如此人物,李恪豈敢驕易。
此時莫說是李恪本身了,就連跟從李恪身後,方纔被拜為蜀王府正七品士曹參軍事的王玄策都感覺與有榮焉。
秦叔寶名起於隋末,憑著一杆虎頭鏨金槍橫行天下,隋末群雄莫有能當著。唐史有載:“叔寶每從太宗撻伐,敵中有驍將銳卒,誇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報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當中,人馬辟易。”
“陛下昨夜便已先往便橋而去,末將受命在此迎候殿下,請殿下上馬。”秦叔寶見李恪到此,對李恪道。
當李恪騎在白馬之上,緩緩出了朱雀門的時候,放眼望去,在天門街兩側,早已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岑文字看著天門街兩側如雲般堆積的百姓,眼中儘是難掩的衝動,他曉得,這統統意味著甚麼。
李恪看到秦叔寶的行動,被驚地微微一愣。
如此看來,大唐軍方確切欠了李恪一個不小的情麵,這一點倒是李恪先前所未預感到的。
大唐與突厥兩邦交兵,本是武臣之事,大唐即使兵寡,可秦叔寶、尉遲恭等人亦非貪恐怕死之輩,可他們卻受製於關中情勢和李世民的旨意,不能出城迎戰,反倒要靠李恪這個孩童來與突厥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