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會稽山[第1頁/共2頁]
“哎”,玉虛子歎了一口氣,悄悄搖了點頭,轉過身去,背對著玉牒,右手向後悄悄一揮,玉牒答覆到本來大小,嵌入九層之台第一層處,變現成本來玉珠模樣,化作一團光霧,緩緩內斂,直至斂縮成一粒珍珠大小,隱而不見了。
另有天帝下都,上通北鬥,稱璿璣玉衡或天柱山,其山多玉石,群龍所居,食五花草,上廣而下狹,形似仰盂,山有九井九城,中有三層之台,故有宛丘,傳為伏羲所都,有麟、鳳、龜、龍四靈,此為東崑崙。
“一千八百年,終究比及了”玉虛子臉上暴露一絲輕鬆之色,“再過十六年,太虛奧妙或將為之而解,渾沌或將霽霧而開,宇宙洪荒將為之一變”。想到這裡,玉虛子竟也難言衝動鎮靜之色。
玉虛子在這一千八百年中,參悟出這支玉笛可出五音,每一音可出伍聲,音聲各有六陰六陽十二相摩相生,其間和合盪漾,資始資生,彌滋彌彰,如環之無端,竄改無窮,剖其文章,究其圓通,無窮之音聲之變皆歸於一音,此音之微細如月落深潭,此音之弘大遍十方,耳不能聞,但此中玄奧,或彰或微,玉虛子卻始終不得其妙而入一窺此中幾妙。
崑崙虛,萬山之祖,六合混元之氣蘊集含藏之地,傳為西王母所居,有神獸,此為西崑崙;其山矗立峻秀,氣勢澎湃蒼茫,彷彿橫空出世。
東西崑崙實皆為六合陰陽鐘靈毓秀之氣所成,橫亙連綿,盤陳腐祖開天辟地時始生。
玉虛子將手探入懷中,摸出一隻玉笛,玉笛有九孔,如竹有九節,笛首有一隻玉龜,笛首負於龜背之上,笛尾迴旋一條虯龍,由首至尾,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雕鏤著一道金色雷霆,第二孔至第六孔之間雕鏤著一隻五綵鳳凰和一隻玉色麒麟,除了金色雷霆以外,玉笛所刻皆為崑崙四靈獸。玉虛子百千年的修為,也隻能使玉笛收回一音,此音飄然空中,有江山動植之相,虛無縹緲間內聚彷彿成質,現出兩列寸許大的筆墨――五音和於泰山,九城立於羽淵。
此時,東崑崙太虛洞中湧出一股溫潤之氣,其如有質,其形狀若璋,曳尾如慧,帶暈而行,暈有五色,行至宛丘之上半空中,旋而靜止,斯須,冇入宛丘虛空當中;一時,東崑崙九井中有灌灌大水聲,隨即有水湧出,高出井口一尺湧動而不過溢,盞茶間,隨各冇入井中,沉寂如常;西崑崙太極洞中有虎嘯風出,太初池中有龍吟雲生,崑崙為之一震。
“大道造化,天機必待當機人,道不虛行,應機而化”,玉虛子灑然一笑,自言自語說道。
冬至日子時,從虛空中忽現一琉璃光,從西崑崙主峰冇入,俄而從東崑崙宛丘中出,直隱入北鬥不見。
玉虛子伸脫手,在空中悄悄一抹,其座下之盤石中升出一個紅色玉珠,玉虛子掌心向玉珠緩緩送出,那玉珠竟屈伸騰挪,翻覆交叉,竄改成一座九層之台,下廣而上狹,第一層不過一尺,最上層不過一寸;玉虛子並其食指和中指,指向九層之台第一層,一道金光注入,這九層之台的第一層飄離台底,煥然有光彩,由平行之狀緩緩直立,四邊向四周延長拓展,變現成一塊長六尺寬三尺的玉牒,其上金光蜿蜒不斷,充滿了虯髯交叉的似畫非畫的圖案,玉虛子抬起右手,由上而下在空中滑落,玉牒上蜿蜒的圖案竟然紛然交叉,聚搖奔逸和合,構成兩列小篆筆墨――“會稽封後出,韶華五音和,羽淵生九城,禦天涵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