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蚍蜉傳 > 32招安(四)

32招安(四)[第5頁/共7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正題很簡樸,僅半刻鐘不到,左思禮就將委曲原本來本說了清楚。

起首,這時節非論那些整日價蒼惶度日、飽一頓饑一頓的流寇,單論明廷淺顯野戰官軍的均勻薪資程度,大略可視作日銀三分加日米一升五合,如果馬軍則分外要加日銀二分、日草一束、日豆三升等等。

開源:屯田、設卡、銀礦、行商;節流:戰兵、屯田兵分離。這些便是何可畏數日來殫精竭慮的成果。

第一,屯田。這實在也不能完整算作他提出來的,自古屯田皆是利軍利民的善舉。西漢時晁錯、趙充都城發起過徙民實邊、戍耕並顧的行動;東漢曹操在棗祗、韓浩等人建議下也以屯田給軍,首年即“得榖百萬斛”,後顧無憂;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大力推行衛所屯田,所謂“寓軍於民”,其人更是對勁道出“吾養兵百萬,不費官方一粒粟”的豪言。

左思禮應和道:“趙大人眼界不凡,小人佩服。這一分,的確無誤。”

趙當世深思:“張獻忠之所覺得左良玉所輕,恐怕是因當初的殺兄之仇。但他既能縱覽全域性,看出黃台吉、李自成有成為天下人的資質,當真有些眼界。”左良玉目不識丁,也冇有顯赫的背景,能一步步達到本日氣象,自有其出類拔萃之處。隻通過與左思禮的短短幾句扳談,趙當世敢必定,左良玉必是一個對情勢看得很清楚,且頗能順勢而為的人。和如許的人打交道,從某種意義上說,會簡樸很多。

“此二礦坑近些年已有乾枯之色,想來開采光陰無多。誰料就在半月前,大阜山又新探出了銀脈,說是所蘊甚巨,如若開采,贏利可想而知!”左思禮目光炯炯,說罷喟歎一句,“怕真是龍興照拂,庇廕此縣。”鹿頭店正東倚大阜山,與山中銀脈自也近在天涯。

實在有明一代,對於采礦業根基是持悲觀態度。朱元璋乃至曾直截了當說:“銀礦之弊,利於官者少,損於民者多,不成開。”以是明朝建國初期,觸及金、銀、銅、水銀等礦業根基照搬前代普通出產,並嚴禁官方私采,即使是官府,也隻“間或差官暫取,隨即禁閉看管”。洪武以後禁令方開端鬆弛,比方永樂、成化年間都來湖廣“大開礦采”。範圍盛時,在武陵等十二縣即開“二十一場,歲役民夫五十五萬”。以是湖廣采礦之業早有前例。當今律令廢弛,好處當前,左良玉敢以一武官身份犯禁,亦不敷為奇。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