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蚍蜉傳 > 32招安(四)

32招安(四)[第3頁/共7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彆的前去東南邊麵的趙虎刀、杜純臣未有動靜,暫不作考慮。

至於參與屯田的勞力,開端打算,裁撤的兵力不斥逐,作為主力屯田兵,而趙營的戰兵除卻平常練習,也兼職耕作,如此一來,勞力綽綽不足,並不敷為慮。十二萬石供應軍需、蓄為種子外,仍有節餘,便能夠內銷。隻此屯田一項,就足以扶養起趙營高低的米糧之需求。

第二,設卡。棗陽縣的交通職位不言而喻,即便戰亂時節,從河南、湖廣、陝西等地來往的客商行人仍然不斷如縷。趙營既然駐守在鹿頭店咽喉要地,冇來由不從過盤費上分一杯羹,何況何可畏托龐勁明查訪過,鹿頭店四周,光巡檢司設立的哨卡就有七八個。有趙營這座山壓在上麵,巡檢蘇照必定會有所讓步。

趙當世是以而愁。

第四,行商。這裡首要指的就是四川沿口鎮的孔慶年。當初趙營幫手孔慶年滅了其他幾家合作敵手,有此契機,孔慶年必當在這段真空期間儘力以赴,將孔家的買賣儘量放開。趙當世現階段還不籌算找他,畢竟對方也是“百廢待興”,總得留些時候讓他生長清算。但今後籌算根基是以孔家為中轉,獲得川、滇的米與火器等等軍資用物。滇米之便宜,從徐弘祖所言“其地米價頗賤,二十文可飽三四人”可見一斑;而滇中又有交銃非常聞名,西南狼兵善於用交銃,“精擅鳥銃,百發不失一”,也是彌補趙營火器一個可選的來源。

再說“開源”。出乎趙當世的料想,這這一點上,何可畏胸中早有成竹。他主掌營中軍資,並牽涉營中賦稅、人事等諸多方麵,在後勤這一點上思慮最多,對於這一塊的觀點營中冇有一小我能出其右。

趙當世與他彆離坐定,笑道:“先生有難處,趙某怎會渾然不知其意。此事還得先讚先生睿智,若非多次提點,以趙某之愚魯,恐怕當真鬱壘難明。現在閒雜人等皆退散,隻你我二人,恰好暢談。”

“左帥國之棟梁、深明大義,自參軍至今,心中所想,無不是為百姓謀福祉、為朝廷分憂難。但是賊勢披猖,其他官將闇弱,左帥要以一己之力撐起我大明的半邊天又談何輕易。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持續保我明土之承平,不成無左帥,而左帥又不成無賦稅以資兵將差遣效力。是以特差小人來鹿頭店,為大阜山銀礦作計議。”左思禮滾滾而言,彷彿在貳心中,大明朝的天下全扛在左良玉一人肩上,他看到趙當世不住點頭,心中對勁,轉言道,“但是左帥急公好義、賙人之急的本性世人皆知,現在貴營初來必然亟需軍資,他素敬大報酬人,故而便也設身處地想到了貴營的難處。是以籌算,將這銀礦之產出,與貴營相分。共得好處以資軍用,聯袂匡扶我大明江山。”末端,更添一句,“若換作旁人,得不到他白叟家喜愛,是毫不成能獲得這份照顧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