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對子(四)[第3頁/共4頁]
作為趙當世的說客,侯大貴此行的任務就在於拉攏賀錦等一票中間派投奔趙營。內裡最首要的一點便是需得讓這些流落不定的掌盤子們信賴趙營可靠,不然趙營連本身的根基盤都不穩,談何不足力照拂其他營頭。
李延朗當然把細沉穩,但畢竟冇經曆過這類場麵,事光臨頭隻能屏氣凝神,一語不發看向侯大貴。但聽侯大貴輕咳一聲,道:“我趙營與西營素無乾係,隻因與昌平陳總兵有舊,故此歸附。現在正自療攝生息,靜觀時勢之變。倘若端的乘機而起,那也不為呼應西營,而會自辟前路。”
常國安點頭道:“今時分歧往昔,統統需以羅大掌盤馬首是瞻。我此來,冇有其他意義,既然話舊,我家羅大掌盤最是好客,幾位以及北麵的兩位朋友儘可都去成本營大帳內好好議論。”說著,將刀往桌上一放,一時候,部下兵士將賀錦、侯大貴等人包抄了個嚴嚴實實。
侯大貴見賀錦等人拔刀意欲冒死突圍,乃勸道:“常國安想必早有了甕中捉鱉的籌算,我等徒鬥無益,不如穩下來,先與他聊聊,隨即對付。”
“當年各為其主,雖有爭鬥,但大抵在公不在私。我家主公常常提到川中經曆,讚譽最多的還是常兄你的軍隊。”侯大貴不愧見慣風波之人,兩句出口,麵色轉白為紅,氣味一樣均勻如初。
李萬慶說道:“侯兄位高權重,說出來的話自是重如令媛。我看張獻忠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東山複興是必定的事。既然如此,那麼貴營屆時是否也要遙相照應?”話鋒一轉,又回到了趙營上。
趙營第一次入川,與當時川中棒賊渠首“爭天王”袁韜交攻,常國安當時作為袁韜麾下大將,也曾與趙營苦戰。但終因敗北與袁韜起了齟齬,厥後不堪猜忌獨自出川了,接著流轉多處,最後歸於“曹操”羅汝才一派。非論趙營與常國安的舊怨,或者現在賀錦等人與羅汝才的對峙,常國安的不期而至想必來者不善。
侯大貴從不輸陣,回聲對著常國安拱拱手道:“常掌盤,幸會。”
李萬慶哈哈一笑道:“縱使左良玉、賀人龍等輩,我們也冇少與他們稱兄道弟,打過交道。我幾個與兩位客人私誼甚篤,現在不過朋友話舊罷了,常兄怎生嚴峻得像老婆紅杏出牆也似?”
侯大貴心中怎不瞭然,他此來,若無乾貨說話間又怎會有底氣,隻略一深思,便道:“我家主公明言,與諸位情如兄弟,貧賤不相輕、繁華不相忘。今我營幸運得受朝廷赦令,又如何能放心坐視諸位流浪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