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俊傑(四)[第4頁/共5頁]
穆公淳點頭道:“明廷前前後後和建州韃子交兵不計其數,可貴討著便宜。論爭力,其眾猶在明廷官軍之上......但是他們再強,距我營另有千裡之遙,主公此言意所何指?”
昌則玉則有些躊躇,道:“主公,事理不錯,可關頭在於,那些建州韃子,當真有這般短長,能牽動朝廷如此大動兵戈?”他是流寇中的白叟,固然聰明,但礙於期間與前提,對於關外的權勢與人物,自不如趙當世來的明白。
穆公淳擁戴道:“主公,向年楊鶴、洪承疇等殺降之事猶在麵前,實為前車之鑒。現在熊文燦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恐怕就是剿撫連絡的老門路。將我們、八大王等穩住,抽調兵力先將老回回、曹操等辦了,下一步想必就會將魔爪伸向我們。”
趙當世哦了一聲,問道:“那麼老郭你的意義是,我們需與他劃清邊界?”
侯大貴振聲道:“我營自漢中開赴,展轉經年、流徙千裡,沿路曆經多少艱钜困苦各位都是當事人,無需我多言。此越川而入楚之途,雖說終究勝利,但以報酬喻,正如堪堪熬過大病難關,尚未病癒,仍需保養。而其間的情勢主公也明言凶多吉少,如若人不及緩、馬不及歇,再度奔命,隻恐我營將士再健旺也終將被拖垮。是以我老侯以為,這八大王來招,一定是個好事。”
趙當世口中喃喃:“三疾......”忽又想起六人中另有一名重量級人物還冇發言,便問,“昌先生,你觀點如何?”
穆公淳臉一紅,還要爭論,哪知上方頭趙當世說道:“幾位所言都很有見地,不必相爭。”此言一出,世人皆知其民氣中定已有結論,全都斂名譽了過來。
比起他們,覃奇功則受更多的仇恨差遣。即便趙營曾經殘破施州衛,他不恨趙營,卻唯獨仇恨暗中偷襲踏破了忠路基業並將兄長覃奇勳等人置於死地的石砫官兵,憎其他胥惡其胥餘,連帶著自也與大明不共戴天。他的設法,實在也能代表統統施州將士的心聲。
穆公淳、郭如克、覃奇功三人前後表態,都對招安之事持反對定見。這當中既有為趙營大局考慮的身分,趙當世卻知也一樣摻雜著一些私交。
徐琿沉聲道:“主公要說的,莫不是關外的韃子?”
昌則玉心中一動,他素知趙當世韜略不凡,卻未曾想其格式之大竟然已經遠遠超越了本身。乾才謀一戰、中才謀一域、佳才謀一國,昌則玉目光很高,在他看來,單論計謀格式,在坐統統人中有中才之資的都寥寥無幾,大多隻是乾才罷了,隻要本身名副實在可謂佳才。可孰料,趙當世這幾句話令他久違了的渾身一凜。身居鄖陽,目光卻早已放在了千萬裡外的白山黑水,這份見地與遠慮,恐怕不是短短“佳才”二字能夠對比,的確可謂“天下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