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俊傑(三)[第1頁/共6頁]
“不過……”張獻忠環顧無話可說的陳洪範與如有所思的趙當世,再次發聲,“豪傑起於微末,趙兄你與老張我非常類似。我看趙兄你長得年青,這裡恬不知恥自稱一聲哥哥。”
趙當世正不知該如何作答,張獻忠桀笑道:“這有甚麼好答覆的?陳老哥已經把情勢說得這麼透辟,這鄖襄就是天井,河南是它的蓋子,承天荊州是它的根柢,撲騰來撲騰去,在小小的鄖陽、襄陽以及南陽之間,又能撲起甚麼水花?”說到這裡,給趙當世拋去一個眼神,“趙兄,我替你答覆了,你感覺如何樣?”
重蹈了誰的覆轍,走了誰的老路?張獻忠冇有明說,但趙當世不消問也曉得他話中意義。他固然有備而來,但是事到現在,也不由苦衷重重。
趙當世依言與他將杯中酒一飲而儘,餘光瞟見也作陪著喝酒的陳洪範神采卻很欠都雅。
襄陽的地理位置自不待提,有親王分封這一環境一樣不成忽視。趙當世之前在漢中待過好久,很清楚當今聖上頗念血脈,隻如果有親蕃的城邑,無不是重點關照。漢中城輪番給高迎祥、李自成、趙當世等人攻打多次仍然巋然聳峙,可見堅毅。並且當初洪承疇能不顧陝北的戰局,百忙當中抽身馳援漢中,也足見朝廷方麵給他施給的壓力。與漢中相稱的成都、重慶、洛陽、襄陽、武昌等以此類推,都是一個事理。
趙當世問道:“如何個焦頭爛額法兒?”
陳洪範回聲道:“我還先放一旁。你想,襄陽是甚麼處所?兵家必爭重地,更是襄王、貴陽王在地,就冇有我,也是謹防死守猶若鐵桶。”
陳洪範被他打了岔,冇多理睬,輕咳兩聲接著道:“熊大人在安慶整兵結束,本月初已移入河南督戰。老張說的幾路賊……掌盤,都在他的分攤下焦頭爛額。”
趙當世笑了一笑,先提溜起酒壺,給陳洪範的杯中斟滿,而後回道:“自古華山一條路。趙某已落草為寇,無路可退,唯有向火線有一線朝氣。陳大人說襄陽凶惡,我亦知,但於我而言危境與緩境又有甚麼辨彆?即便這襄陽危急四伏,事到現在,縱刀山火海也隻能迎難而上,豈有退後拖延的事理?”
“老回回”馬守應一樣是與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齊名的當世巨寇,其人以多謀著稱,素為流寇智囊,有好幾次流寇眾營困於囹圄、進退維穀,都是他分解短長,定出衝破方略,化死潭為死水。並且此人很有些膽量,曾不止一次突襲開封、襄陽如許的豐都大邑,即便多次铩羽而歸,卻也是流寇中可貴一見的智勇兼備之士。“革裡眼”賀一龍亦是著名老寇,此前一向與劉國能等在鄖陽山區活動,劉國能投降後為了自保,才與“順義王”沈萬登、“興世王”王國寧、“安世王”胡可受、“改世王”答應變等憑藉馬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