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不過一些俗世道理[第1頁/共3頁]
陳長生想了一下,又問了一句:“有不想聽的嗎?不想聽的話能夠去做彆的事,陳某也不會難堪你們。”
他進門以後先將黃豆跟桃子放下,接著便徐行走向了後院。
陳長生回過神來,接著問道:“你師父此前可教過你們讀書認字嗎?”
常山倒是直言不諱,說道:“實在偶然候我也感覺師父不太聰明,有些事理在他那邊講不明白。”
陳長生隻將他曉得的一併都說了出來。
常山不解道:“先生笑甚麼?”
太陽逐步西移,中午的烈陽也漸漸散去,林間吹來的風也風涼了很多。
常山頓了一下,問道:“先生說的是仙道?”
陳長生深吸了一口氣,持續問道:“看完道經,字你應當也認得,那會寫嗎?”
陳長生點頭道:“不是,一些世俗事理罷了。”
而小師妹紫蘇的事理,倒是來自於三位師兄,師兄說甚麼便是甚麼。
“昂。”
“但若不清善惡,心當有疑,再尋底子,明斷是非,然,明者不辨善惡,獨善其身,推於彆人,此為保身之策;但若身處其位,需斷善惡,亦要三思而後行。”
常山說道:“一些簡樸的記得住。”
常山見陳長生半晌不開口,因而便喚了一聲。
山澗的蟲鳴伴跟著那涼亭中先生的教書聲,這一刻道觀裡是尤其安好的。
常山問道:“先生是要教我們寫字嗎?”
“本日我便教你們事理,聽的明白便聽,聽不明白,那便記下,昔日再想。”
陳長生不由一歎,現在這個世道,冊本都把握活著家大族手裡,底層的人的確很難找到書。
“有人以書中之學問治天下,卻不知天下皆苦,紙上談兵雖易,但真正實施起來,倒是難上加難,做人做事,需知實際,並且出口則來,人無貴賤之分,並不是事理明白的多,就感覺高人一等。”
“先生?”
陳長生握著書的手頓了一下,當常山說出這一番話時他是有些驚奇的。
進了道觀當中就聽到後院裡傳來的聲音。
常山說道:“常山感覺,有些事必必要有人去做,不能想著為甚麼是我,而應當想為甚麼不能是我,正道當是如此纔對。”
“工夫去而不返,如果拿平生去賭一個未知的結局,較著是不值當的。”
常山說道:“教過,但也隻是道經教義。”
陳長生便開口說了起來,“事理始於書中,止於書外,書中之理所謂大義,但大義卻不在於世人,需知世道險惡,民氣龐大,本日所言皆為陳某三觀所出,切莫彆傳。”
一來是因為他們三人並冇有在讀書上揣摩太多,常山本身想的就有很多,當初讀道經的時候就時不時揣摩一下書中的事理,現在聽起來雖有些吃力,但卻能夠明白此中的底子事理。
這與他在道經中所見的大義背道而馳。
實在說白一些,就是那些頂層的人通過限定冊本的體例扼殺底層向上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