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海淘齋(1)[第1頁/共4頁]
這個叫建文的少年很會談天,既不讓人感覺喧賓奪主,也不至於木訥機器。邊走邊聊,兩小我很快熟絡起來。少年似是偶然問起北方環境,船長道:“前兩年中原不太安靜,咱大明天子莫名其妙死在了外洋,各地都有亂象。不過自從本來監國的燕王即位以後,局勢比疇前強多啦,商路這才重新走通。”
都說財賄如水,流轉則活,泉州市舶停業如此暢旺,全部都會都變得富庶非常,極其繁華,比起陸上的兩京不遑多讓。海上傳播著一句話,泉州港有三冇:冇有在這兒找不到的,冇有在這兒買不到的貨,冇有在這兒刺探不到的動靜。
“你這眼力,是跟老闆學的?”
這是一枚蓮花狀的黃金鏤空香囊,中間香架被一圈鏤空斑紋的黃金罩子給裹住,內裡還圍了一圈蓮花瓣。用手一碰,那蓮花瓣還會動,彷彿內裡埋冇構造。但到底這構造是做甚麼用的,船長從齋主的神采能看出來,他也不清楚。
“不是,說到眼力,得從我十歲那年提及……”少年的語氣,一下子變得滄桑起來,“那年我在村裡看到一個乞丐,捧著個金碗要飯。四周的人都笑話他,當他是癡人。厥後我偶然中從地痞手裡救了阿誰乞丐一命,才發明他是散寶一脈的最後傳人——何謂散寶?這老乞丐天生一雙賊眼,能看破天下寶貝行藏,但是射中窮星高照,找到的寶貝終究老是便宜彆人,以是叫做散寶。阿誰金碗,就是這一行的傳承之物,取一個捧著金碗要飯之意。老乞丐感激我拯救之恩,就讓我選。要麼學他的賊眼,把散寶之道傳下去,平生能夠見地無數珍寶,隻是留不住;要麼他奉告我一處寶藏,讓我本身去取。”
船長道:“他的祖上,彷彿是元朝一個甚麼管帆海的官,叫啥科爾沁海軍提督——這官名聽著都好笑,嘖嘖——厥後蒙前人退回草原,這官銜倒是一代代傳下來了。那蠻子腦筋有點題目,感覺既然擔當了這官位,就得有海軍才成,專門跑到遼東來,找到我的船,讓我帶他出海尋徒弟。”
朝奉是古玩鋪子或當鋪的頭銜,專門辨認各種物品的代價,非專精者不能任之。船長一聽齋首要請一名朝奉出來,麵露等候。敢在泉州港如許的繁華處所自稱“朝奉”,程度必然不簡樸,倒要看看到底是多麼人物。
“海上針路和操船之術,都是諸家海狗看家的技藝,自家人都不輕傳,如何會給一個蠻子?”
“賣馬?買兵器?”建文搖點頭,麵露獵奇。
“恰是,當時候年紀小,不懂事,感覺閱儘天下寶貝纔好玩。成果到老來,公然應了散寶人的命格,窮星高照,隻能在店裡給人鑒寶,賺點小錢。若能光陰倒流,我必然選那寶藏,清閒度日。”
船長自顧抱怨著,冇重視前頭少年的腳步慢了幾分,回話速率也不似剛纔那麼快了。過了好一陣,建文纔開口道:“我記得先帝爺不是有個太子,還冇找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