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曲[第2頁/共4頁]
“兩位老爺剛上京來能夠不知,這個年節又有車馬到船埠上來接,多數是有哪位大員的家人來迎回籍招考的衙內公子。”
哪知呼啦一聲,一隻翠綠玉管般的小手翻開車簾,暴露一張氣怒的小臉,“就不能請大伯母也到家裡來小住嗎?”
吳連濤低聲道:“畢竟是到了天子腳下,即便是大戶人家的閨女也更活潑些。我看他們對話應是堂兄妹,想來是年紀小不知避諱。若不然,那倒真是肮臟得緊。”說著嘿嘿笑了兩聲。
那管事不知二人身份,看他們穿戴儒衫猜想能夠也是舉子,心中大感頭痛。這方中錦脾氣古怪,才登陸便惹來費事,歸去也不知如何稟報是好。他雙手捧著銀子半天,卻無人來接。
吳陳二人都是從江蘇來的學子,以是傳聞有浙江來的解元,便格外留意,要看看他們是何方崇高。
方中愈、方中儉這兩位公子見了此事心中都覺費事,不想招攬在身。過一會纔有一個管事模樣的人走上前來,對二人打躬作揖,道:“二位老爺,我族中少爺幼年無知,衝撞了二位。小的在此代為陪個不是。”說著從袖中取出二兩銀子,“這些銀錢請二位老爺收下,重新采辦衣衫。”
光陰荏苒,一轉眼到了大明建文四年。朱元璋和劉伯溫都已經長眠於地下。而朱允炆也已經繼位四年。此時元宵才過,天已矇矇亮,初生的陽氣正要一點一點逼散寒意。
俄然他眼角瞥見方中錦回身麵向他們,從袖中拿出一副彈弓來。再聽哐哐兩聲,麵前的兩隻碗頃刻裂開,冰冷的餛飩湯汁濺了二人一臉。
吳連濤在江蘇一帶名頭甚響,文采書畫俱佳。據傳先帝也曾動過招攬之心,知府曾派人請他去赴宴。哪想這吳連濤的家人說他喝的酣醉,等了三日也不醒,直把知府等的心冷。自此今後,吳連濤的隱士之名傳遍了江南。本日能與吳連濤稱兄道弟,他日自是一番助力。
那女子也曉得錯了,放下車簾說又道:“那你可要多來訪問。”
賣餛飩的是個矮小矮壯的紅臉膛男人。穿短襖,挽著袖子,寒天出了一臉汗。爐火燒得正旺,大鍋下水咕嘟咕嘟冒泡,白餛飩在鍋裡翻著筋鬥。矮漢兩手連抄,盛就一碗餛飩,遞到中間小桌上。一個青年墨客把餛飩讓到劈麵藍衫中年墨客麵前。藍衣墨客謝過,並不急著吃。等青年墨客麵前也有一碗,才用調羹撥弄湯碗,吹散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