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巴掌[第3頁/共3頁]
張淑妃的確被她這一聲“姑母”叫得心肝兒都碎了。
姬月白便用那象牙筷,慢條斯理的吃完了麵前的晚膳――這是她宿世養成的風俗:一湯一飯亦是得之不易,不能華侈,且要惜福纔是。
張淑妃常日裡總愛作仙子模樣,彷彿不食人間炊火。此時,她明顯是動了真怒,晶玉般透白的麵龐也泛出些許胭脂似的薄紅,更加顯得容色豔豔,好似火光映在冰壁上,非常瑰麗。
翡色等的便是這一句,隻是眼下卻還是故作惶恐的叨教道:“那,先時二公主管張女人要的東西.......”她生得清秀和順,垂首時彆有幾分羞怯柔嫩的意味,看著倒是個誠懇渾厚的。
這票據上林林總總都是姬月白曾經送給張瑤琴的,張瑤琴成心拉攏民氣,也拿了些許的東西賜給擺佈宮人,以是眼下姬月白往回要東西,翡色等人天然是不樂意的。
張淑妃看著侄女微微發白的小臉,不由心疼起來,不由道:“你這孩子,要真叫你這麼出去了,我又要如何與你父親交代了。”
張淑妃成日裡“一家人”長“一家人”短,姬月白乾脆便拿“一家團聚”來堵她。更何況,張瑤琴和成國公府那一家子纔是真正的一家人啊。
服侍張瑤琴的宮人翡色定了定神,小步上前來,低聲與張淑妃叨教道:“娘娘,張女人的東西,是不是也要理一理?”
剛纔張淑妃一番折騰,筷子不知怎的落了地,自是不能再用。
幾個寺人也的確要被這對姑侄的肉麻勁給弄得焦裡透麻了,隻得提示一句:“娘娘,陛下口諭說的是‘馬上’。”
這一次張淑妃身邊的徐嬤嬤再不敢裝死,趕緊上來攔住了張淑妃。徐嬤嬤瞧著姬月白臉上那傷,神采都嚇白了,隻是她也曉得張淑妃的性子,隻得苦著臉勸道:“娘娘且息怒,這鬨將出去,豈不叫人看了笑話去。”
張淑妃一時冇明白過來,反倒又氣又惱倒是想歪了:“必是賢妃無事生非,說我們的好話了!”
一行人來也倉促,去也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