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親軍都尉府[第3頁/共4頁]
這件事是他和江彆雲運營不假,可他和江彆雲之以是瞭解並且同事,倒是因為上麵的原因。
承平觀常日裡有專門的承平道弟子賣力,平凡人等,不管宮女、寺人、侍衛、朝臣、王公,皆不得入內半步。
唯有一個衙門笑不出來,就是漕運衙門,不但笑不出來,並且另有些慌了神,帝都城中人丁百萬,全數依仗這條大運河供應,當年運往帝京的最後幾批漕糧漕銀,以及供應宮裡開支的各種貢物都得抓緊趕在冬至之前搶運結束,不然河道結冰,便是誤了天大的差使。
清微真人不日就要上京,名義上是奉了“總掌陰陽功過紫極大真人”天子陛下的詔命入京,為天子陛下做一場羅天大醮,順帶著問罪來了。
前朝大魏時,內廷設立二十四衙門,以司禮監為首,為首的司禮監掌印大寺人被尊稱為“內相”,外廷統攝六部的內閣首輔則被尊稱為“外相”,兩人一內一外,利用丞相權責。
船與船之間的間隔稍稍一遠,便瞧不清劈麵的景象,此時運河上的船又多,不免磕磕碰碰,可這時候還趕著行船的,多數都是給衙門當差的官差,一旦碰上,那裡肯等閒罷休。
跟著大魏朝廷毀滅,這門傳承也落在了大玄朝廷的手中。
趙光霽隔著風雪眺望帝京方向,憂愁重重。
便在這時,一艘大船從風雪中駛來,船上掛著巨大的燈籠,上麵寫著“青鸞衛”三個大字。一杆杆玄色的“青鸞衛”大旗在飛雪中頂風招展,獵獵作響。
所謂大運河,是在祖龍還未一統天下時,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金陵府四周開鑿了一條引大江之水的運河,史稱邗溝,今後曆朝曆代在此根本上不竭向北向南生長、耽誤,特彆經大晉二次大範圍的擴大和整治,到前朝時,根基連通江南和帝京,稱大運河。
承平觀,顧名思義,與承平道有著莫大乾係。如果國師,也就是承平道大真人,駕臨帝京,便會在此落足下榻,與天子陛下坐而論道。因為大玄皇室奉道,故而在道門體係中,曆代大玄天子也有尊號,本代天子陛下尊號為“總掌陰陽功過紫極大真人”,名義上位在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之上,與掌教大真人普通,同在超品。
大玄門氣勢恢宏,南向五檻正中三闕,單簷歇山,飛簷重脊玄色瓦頂,門兩側擺佈有石獅、上馬碑各一,門前便是禦路,禦路左為“天街”,形似棋盤,有“帝王繁華一局棋,終有局散勢敗時”之寄意,禦路右為“千步廊”,因為擺佈各有東西向廊坊一百一十間而得名。
青鸞衛百戶不敢多言,緩緩退下了。
趙光霽的表情非常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