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堪破三千世相 > 第12章 範進的癲狂時刻

第12章 範進的癲狂時刻[第1頁/共2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這讓人想起魏晉名流的佯狂避世。但範進的瘋顛不是假裝,而是軌製碾壓後的精力崩解。當他被胡屠戶一耳光打醒時,臉上火辣的不是掌印,而是俄然看清實際的刺痛——本來所謂的"鯉魚躍龍門",不過是換個籠子持續演出。

這對科舉師徒的鏡像人生,揭開了品級軌製的玄色詼諧:屠龍少年關成惡龍,被壓迫者掌權後常常變本加厲。當週進把範進的考卷從"狗屁不通"改判為"六合至文"時,科舉的公道性已隨墨汁一起暈染殆儘。

範進落第次日,張鄉紳的肩輿就堵住了茅舍門。那份"三進三出"的房契和五十兩贈銀,看似雪中送炭,實則是奪目的政治投資。這位深諳宦海法則的老狐狸,早把新科舉人看作待價而沽的期貨。他口中"親熱的世兄弟",不過是品級鏈條上的新環節。

4、瘋顛典禮的隱喻

範進踹翻糞桶、披髮赤足滿街跑的癲狂,是科舉軌製最怪誕的註腳。他的瘋話"我中了!"反覆三十七次,好似祥林嫂的"我真傻"——都是用執念編織的儲存麻繩。鄰居們拿涼水潑他,報錄人教胡屠戶掌摑他,看似救人,實則是用更暴力的體例保護品級次序。

範進從二十歲考到五十四歲,考籃裡的羊毫禿了又換,青衫補丁疊成魚鱗。每月月朔十五,他對著孔賢人牌位叩首如搗蒜,額間的老繭比硯台還厚。嶽父胡屠戶的唾罵"尖嘴猴腮"像把鈍刀,年複一年淩遲著他的莊嚴。這類心機折磨,比當代職場"35歲危急"更培植民氣——畢竟後者還能轉行送外賣,而範進除了科舉彆無退路。

這幕鬨劇在宋朝已有先例。當柳永寫下"忍把好話,換了淺斟低唱",仁宗一句"且去填詞"就就義其宦途。但範進比柳永更悲慘——他大半生被科舉軌製規訓成提線木偶,連瘋顛時的胡話都是"第七名亞元"。就像當代某些"小鎮做題家",即便擠進名校,夢中仍在解數學題。

1、科舉絞索下的二十年

3、張鄉紳的空心禮盒

周進在貢院撞號板的哭嚎,恰是範進運氣的前傳。這位主考官當年六十歲未中秀才,卻在販子集資捐監後青雲直上。當他看到範進襤褸的麻布直裰,彷彿瞥見昔日的本身。那三遍細讀考卷的"伯樂之舉",實則是賠償心機作怪——如同當代企業裡曾被壓榨的高管,上位後對新人過分寬大。

5、周學道的鏡子效應

當他顫抖著扯開鄉試捷報時,那聲"噫!好了!我中了!"的嘶吼,不是高興,而是耐久壓抑後的精力井噴。這場景讓人想起唐朝孟郊的"東風對勁馬蹄疾",隻不過範進這陣"東風"早退了三十年,吹散的是早已千瘡百孔的靈魂。

——科舉門路上的心機失衡

南京貢院的號舍早已傾頹,但範進們的癲笑仍在當代考場外反響。公事員測驗現場啃麪包的考生,互聯網大廠裡熬夜刷題的碼農,都是新期間的"範進"。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在品級森嚴的體係中,與其在獨木橋上癲狂,不如學會在郊野裡蒔花——畢竟功名如潮終會退,唯有人道本真可長存。就像蒲鬆齡七十一歲補的廩生缺,畢竟抵不過《聊齋誌異》裡那隻笑看人間的狐狸。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