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皇後諫行[第1頁/共3頁]
李二又轉向杜如晦與房玄齡,神采間略顯豁然:“既然如此,這絳州之行,需加派人手護送,萬勿忽視。”
房杜二人對視一眼,心中冷靜感慨:皇後夙來不問政事,本日卻三言兩語化解僵局,且讓聖上甘心放行,公然非同凡響。
絳州既是大唐中樞,亦是新政起點,造紙印刷與鍊鐵皆為國之根底。
他轉頭看向杜如晦,語氣中略帶一絲不肯定:“克明,敬川所作《三百千》與《語文·第一冊》,你如何看?”
長孫皇後向來不過問政事,本日竟開口駁斥杜如晦所薦之人,莫非是兩口兒正在吵架?
“果然如此?”李世民聞言大為欣喜,眉宇伸展,神情中難掩讚歎之色。
依臣鄙意,此子才情不俗,厥後續之作若持續前兩冊格式,恐怕真能對學風教養起到深遠影響。”
絳州新政初起,正值百廢待興之際,皇後此行或能兼顧多首要務,可謂一舉多得。”
李世民轉而看向杜如晦,語氣轉為慎重:“克明,鍊鐵、造紙印刷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然此等大局,須有賢達主持。可有人選保舉?”
杜如晦沉吟半晌,答道:“臣覺得,閻家兄弟可堪此任。然閻立德現掌表裡營建,事件沉重,難以抽身。不若派其弟閻立本前去絳州,此人善營建、有才學,且對聖上忠心耿耿,定能不負所托。”
“克明,絳州之事可有停頓?”李世民開口相詢,目光中透著摸索,語氣卻顯得隨便。
待長孫皇後退下,殿內氛圍才緩緩敗壞下來。
李世民和杜如晦見狀,不由互換了一個眼神,心中暗笑:房相這誠懇模樣,真像個冇見過世麵的鄉間人。
喜好大唐:我都成刺史了,體係才啟用請大師保藏:大唐:我都成刺史了,體係才啟用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半晌以後,李世民輕抿茶盞,神情略顯深沉,緩聲問道:“玄齡,裴寂過往功勞,你覺得如何?”
長孫皇後端坐如常,語氣溫和卻帶著不成置疑的果斷:“陛下,臣妾所思所慮,豈止敬川一人?
李二聞言,微微一愣,眉頭微蹙,彷彿在回味長孫皇後提及的內容。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溫馨下來。
李世民微微一笑,目光轉向皇後,話中多了幾分寵溺:“若要彰顯此等神器,便要辛苦觀音婢親身主持了。”
房玄齡見狀,緩緩出言擁戴:“臣覺得皇後所言甚是。敬川才學雖高,然脾氣懶惰,若能得皇後親身指導,必可更上一層樓。
杜如晦卻麵不改色,沉聲答道:“聖上,絳州停頓順利。敬家鐵匠已由精兵護送,旬內到達。臣暗裡做主,將造紙印刷作坊的匠人也一併派往了絳州。至於杜家工匠,首批兩百人將在旬日內解纜。”
長孫皇後聞言微微點頭,語氣中多了一分誠心:“陛下,妾身恰是為此才力諫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