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武俠仙俠 >春秋王旗 > 第4章 短誌

第4章 短誌[第2頁/共9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少年是想去堆棧那邊看看比來有冇有甚麼買賣能做?比如去撈幾條魚或是抓幾隻野味,或者實在不可就去山裡砍一捆柴火,送到堆棧後院,都能換到數量不等的幾顆銅板。

……

坐在上首的少年公子對此毫無以外,隻是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嘲弄。

剛從座椅上跳起來的小瘦子朱禛一刹時如遭雷擊,麵色肉眼可見地憋成了豬肝色!

不過遵循老梁頭跟他閒談時的排法,現在的朱家傳到朱建棠這一代已經是大不如疇前了,在鹽官鎮四大姓當中排在最末,還在阿誰祖上代代鹽官但行事風格一向低調的不可的李氏以後,確切比當年傳說中的鹽官鎮第一高門要差上很多。

這座占地極廣的十字路口東北角上有個開著一間書鋪又在門口擺攤賣書的平話匠,時不時會在賣書之餘敲一敲他手裡那塊驚堂木然後說上一段書。

少年楚元宵從小到大,如果肚子不餓又有閒工夫的時候,偶爾也會去鹽官鎮那邊聽阿誰姓路的平話匠平話。

被高聳問話的朱氏家主微微愣了愣,轉頭看了眼坐在他劈麵的那位風味正盛的繁華夫人,卻見她隻是雲袖遮麵端著茶杯正在品茶,對於那少年公子的問話毫無不測,也冇有要禁止的意義。

書攤後,姓路的平話匠看了眼阿誰狼狽的趙家少年,又看了看已經走遠幾近看不見背影了的姓楚的孩子,微淺笑了笑,低聲喃喃道:“是誰說倉廩實則知禮節?又是誰說的人窮誌短?”

有人說五方亭之以是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亭口橫額上的那“五方”二字,也有人說是因為鹽官鎮的百姓都是從五方會聚而來的,說法不一,歸正各有各的事理,相持不下,多少年都冇爭辯出個肯定的成果來。

小霸王朱禛對於不能去鄉塾這件事本就有些不歡暢,再搭眼一瞧這位所謂“高朋”是這麼個德行,就更不歡暢了,板著一張臉就籌辦罵人。

兩條主街交彙處有一片占地很大的空位,正中位置修建了一座名為“五方亭”的涼亭。

路過五方亭的時候,少年剛從那位平話匠的書攤前顛末,姓路的平話先生還笑著跟他點了點頭算是打了個號召。

亭口上方的立簷下掛著一塊同為墨底金字的匾額乃是春聯橫額,內容四字:“五方揭諦”。

上聯說:“乾坤陰陽,太極生兩儀,四象齊聚”;

隻要少年不招搖不影響到堆棧的買賣,範掌櫃就還是很情願樂樂嗬嗬與少年做一做買賣的,畢竟這個孤苦貧寒的少年人向來實誠,送到堆棧的東西老是物美價廉,很有賺頭。

朱禛一貫混天混地全然不是讀書的脾氣,能踏結結實進鄉塾讀書有一半是因為鄉塾那位學問極大的崔先生,另一半啟事則是因為很早前初進學塾的時候先瞧見了那位端坐在書桌背後溫馨溫書的文靜少女柳清秋,多方探聽才曉得她是柳家的大蜜斯,跟阿誰與他齊名卻不被他瞧在眼裡的柳清輝是親姐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